-
陳祖松生活日記 對話
中國夢,邢臺情。
2019-05-21 22:56:29 6 0 1380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我經(jīng)常講,天地九維有奧妙,是宇宙大空間觀。古人奇門八卦講九宮,六壬論十二將神,太乙判三式,言及四象二十八宿對應山川草木、飛禽走曾、人事代謝等等,并非是玄之又玄的事情,是近世唯物觀能權(quán)衡論斷的,天、人、 地、時、空要五位一體觀。細察之,搞文化、搞藝術(shù),及至政、商、科、研、農(nóng)等等,誰也不能逃脫此宇宙大空間觀!
科技創(chuàng)造未來,成就文明輝煌,誠然不假,但今人對古人的智慧、古代的文明認知是有誤區(qū)的,估計有井底之蛙之嫌。特別對上古文化以及“古巖畫”、“古陶文”、“甲骨文”破解、釋讀沒有回歸到“圖文生成”當初的“初心”狀態(tài)。依天象而觀乎人文,天垂象圣人則之,這不是虛妄的。不能簡單的用秦漢以來形成的儒家、道家文化思想去解讀距今3000多年前的甲骨文之類的“古文字”。按我推測,甲骨文不僅是商代約554年的存活期,應是從商的始祖“契”開始就已生成了,一直由“巫”、“帝”掌管(甲骨文中“帝”字很有意思,但未見加了示旁的“神”字,說明“神”此時期不通行。)是對黃帝時期“倉頡”造的圖畫文字再一次整理和精簡,前后延續(xù)近兩千年,至周滅商,商人不得不將“國家記事文檔”緊急掩埋處理,以至于才有今時120年前“殷墟”重見天光的“史事”!
甲骨文有占卜功用,但其性質(zhì)絕非是商王、商代人單一的占卜功用。也不想一想,商王、商人是腦子進水了嗎,每時每事就要進行灼龜甲為了占卜嗎?百年來學界對其定名、定性、定義有偏差,所以至今整理出的近5千多個字還有四分之一的字不能準確釋讀,大抵因今世學人大多陷入甲骨文破解、釋讀的死胡同了!
爾時,老朋友教育部劉越主任與文為善,與藝為善,介紹我與中國教育電視臺張強先生相識,期間拜閱張先生對甲骨文研究的有關(guān)文稿,感其研究甲骨文的方向、方法、思路、意識、思想之正確,并且有功底,有學問,不與常態(tài)一般而隨流,故有此記!一一楊牧青 查看更多2019-07-31 19:30:00 11 0 1380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歷史、文化、文明就在與具足智慧的人的聊天中逐步揭開迷霧,并且會顛覆以往的世間常態(tài)的觀念!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楊牧青語)!
“現(xiàn)在漢語是昆侖山來的多音節(jié)語言?!笔菍Φ模 皬? “從多音節(jié)到秦始皇的單音節(jié)。”昆侖山一一祁連山附近語音一一即現(xiàn)在甘肅張掖高臺一帶方言。古羌塘語即夏音,伏羲氏用華音,即關(guān)隴音。秦人在單音節(jié)基礎(chǔ)上將華音、夏音融合為多音節(jié)才能出現(xiàn)多個字組成的句。商人承襲夏、秦、華音并加自己族的古音(自然物界聲+巫薩咒音),成甲骨刻辭樣子的句式。周人扭轉(zhuǎn)乾坤,另起爐造,所以漢代人就認識不了先秦的文字,并且漢人根據(jù)周人創(chuàng)制文字,編整篡改史料。
推斷,司馬遷家族是上古巫的權(quán)貴血統(tǒng),他第一稿應寫的是史料事實,結(jié)果漢武帝權(quán)朝為了統(tǒng)治就不認賬,借李陵事件將司馬下獄留活口讓其發(fā)揮寫作才能?。∫灰粭钅燎嚯S記 查看更多2019-10-20 12:03:36 18 1 1380 -
已認證2019-11-01 11:20:27 16 0 1380
-
陳文斌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書法家陳文斌書錄蘇東坡《定風波》。我最喜歡的詩句:一蓑煙雨任平生,誰怕!
2023-07-07 09:21:57 8 0 1380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從甲骨文昔字構(gòu)造形義看遠古洪水滔天的災患景象一一防水防火是一條亙古不變的天訓與明令!
昔、災二字的演變?nèi)缦聢D(圖片截自國學大師網(wǎng),向貴網(wǎng)制作者致謝!)
昔字本義為洪水遮天蔽日 遮天蔽日之意象,與文獻記載“當堯之時洪水滔天”景象相吻合,上三波折與下日示意甚為明了,當然需會意兼象形、指事綜合著去理解。
昔讀xi聲,似當出于“危乎兮”之“兮”的向上蒼乞求禱告之發(fā)音,乃晉東南、隴東一帶方言音系,又與若字、時字、旨字等有關(guān)聯(lián)。
昔字東漢許慎《說文解字》對昔“從殘肉”是失去了本義,不準確的,或因受秦篆、漢隸影響而引申出“殘肉”的釋讀之說。實際上篆書“昔”上部那個示意符是如同木械夯土治水工具的指事性表意。隸書取古籀文而訛變“昔”上部本義表水波濤的形體??瑫鴱?(共字頭)從日,其實更有意思,估計當時正楷時取“共工與治水”的情景而巧妙巧合組成了一個“昔”字。有人反對正體簡化字,極力要去恢復繁體字,其實這是不懂文字演變規(guī)律和對文化歷史遞進發(fā)展的某種無知表現(xiàn),一個時代必然有它一個時代的特征,不能走回頭路,永遠要向前向光明處奔跑!
昔這個字傳承至今,唯沒有變的是下部“日”字示意符,日在下,表上方,表文明,如離火卦在南位,面南而為上。中山王金文、戰(zhàn)國楚帛等將日變田,實際上更加重視了洪水對良田耕作的危害警示性,其意義更深刻。同時,平原許多肥沃良田都因大洪水而沖積沉淀形成的,因是才有了華夏人上萬年的農(nóng)耕文明。
昔字甲骨文中有三波折與日字上下變換位置的構(gòu)形示意,實際上告訴人們不要悖逆天時日道而亂干亂來,否則昔日的洪災會不斷地經(jīng)常的反復著發(fā)生。
災字構(gòu)造形體多變,表明不僅以火災為主要的災患特征而且還有水災(如合集3982)、兵災(如合集27925)、水火災同步(如說文籀文)等,然觀古人認為火災更重要,因為人隨時都可以制造創(chuàng)造火災發(fā)生,況且火又是華夏人乃至整個人類都必須要敬畏的一件神圣的事,其意義更深遠(參見楊牧青專著《華夏之源》之燧人氏篇章等說。) 查看更多2023-08-08 12:09:00 11 0 1380 -
巴古寧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小品上墻效果
2018-04-20 11:56:59 2 0 1379 -
2018-05-10 20:43:03 8 1 1379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問:仰韶文華幾千年,黃帝活了幾千年?河南很多仰韶文化遺址,都是在水里形成?新鄭一片澤國,更下游的山東、江蘇是不是在海底?
答:去看看豫西、中、東到魯西區(qū)域的海撥,再去看看良渚的海拔,還會跨湖橋、城頭 城頭山、陶寺、石峁、半坡等海拔(見本頭條文內(nèi)有具體參數(shù)),聰明的古人類不會在嵩山、具茨山、蒙山等山頂?shù)捻斏先ソㄒ亟ǔ墙ò畹牟柯涫桨l(fā)展呵,也只有后來的寺廟才去了山頂。而且豫魯山區(qū)的半山坡山腳起100米高度處以上的"塬坡型″適宜數(shù)萬人群居的地方是多少?去理智、客觀分析下,別讓考古、史學某種意識牽制著走!
還有,三千多年前,豫魯之間的區(qū)域是熱帶雨林氣候未消退,商晚的安陽周邊也還有象、兕等動物,這是早商紅山文化后商隨著氣候逐漸穩(wěn)定就沿太行東南部南下發(fā)展,所以史載商王到處遷建都邑,呈東北到西南線式的。
另,早先黃帝與蚩尤打仗、合釜會盟為什么要去涿鹿呢?因為當時(至少5千年以上)這個地方的地勢高,較平坦,有人居,有資源。若以涿鹿為圓點向西南、南、稍東南呈扇面形的去看,到處是河水澤漫雨林區(qū)呵,泰蒙山系與太行東南麓的晉南是隔澤水區(qū)而望,即就華北、東、南(如滄州這一帶)平原兩三千年前才形成穩(wěn)定下來的。不要忘記,戰(zhàn)國時北京霸州勝芳還有碼頭,也可說明當時海水倒浸及黃河古道的問題!洛鄭到魯西的"沖積平原″事實不要忽略!
另,我一直講,研究世界上古史要拋開西方文明中心論,研究中國上古史要掙脫自周秦兩千多年來用方位+區(qū)域+王權(quán)以“中”分“四夷”而形成的中原文化中心說的套路,格局要大,視野要廣,思慮要遠,不要為了當下區(qū)域性文旅產(chǎn)業(yè)的蠅頭小利去爭,創(chuàng)第一,樹標準,要用"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看天下,觀世界,文以化之,明之以人類,人類即就是人類也!一一楊牧青隨記 查看更多2020-09-23 10:37:28 6 0 1379 -
魏太兵榮譽資質(zhì) 對話
大型文獻類珍藏郵冊……文化復興,砥礪前行--中華文化復興踐行者走進迪拜發(fā)行。
魏太兵作品欣賞。2020-12-03 15:16:09 6 0 1379 -
馬一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梅花沁心脾,玉蘭香人衣;路轉(zhuǎn)石橋處,桃紅兩岸堤。清晨健步濱河公園詩一首。(最后一張是去年植物園照的,借此曬一曬)
2022-04-09 11:46:44 3 0 1379 -
2018-02-01 08:26:26 8 1 1378
-
李亞南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李亞南書畫
2018-03-28 20:33:07 7 1 1378 -
馬曉薇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工筆素描,擬李成筆意。
2023-07-13 15:10:01 12 0 1378 -
馬培童收藏日記 對話
《馬培童焦墨山水中的一點焦紅看英雄氣》
歲月鉤沉,大癡、八大、陳老蓮、倪云林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宗師,與他們那顆寂寞之心和寂寞之旅休戚相關(guān)。真英雄是寂寞的?!渡n山幽居圖》,《蒙山幽居圖》,《微山湖 《蒙山幽居圖》,《微山湖濕地》,《千島湖濕地》中那三兩點微妙的焦紅,詮釋的是金庸武俠傳奇中的一股英雄主義的氣概,詮釋的是畫家“獨孤九劍”一般的筆墨情懷。青出于藍而勝于藍。于常無中觀其妙。于常有中觀其徼。
馬培童焦墨山水一個更為精妙的敷色構(gòu)思,是敷彩的智慧。比如他以一點焦紅,點一山川焦黑之“睛”??胺Q一絕。我每次讀其焦黑中一點焦紅,都會想到他的一幅佛造像,就是幾個身穿大紅袈裟的僧侶,在焦黑的廟宇間蹁躚行走,給人一種及其神秘的感覺。
《千島湖濕地》《微山湖濕地》《蒙山幽居圖》《蒼山幽居圖》,似乎還原了這種神秘的敷彩。在蒼郁的焦墨山水中,總會有三兩點焦紅的房舍,讓人感覺即醒目提神又十分微妙。這絕不會是畫家心血來潮,隨意敷彩。思考良久,揣摩畫意,有一股“縱然千古空寂摸,便艷一角也英雄”的氣概,在千里江山的畫面中飛揚。仔細端倪這股英雄氣,似乎與一個堅不可摧的雙焦態(tài)度息息相關(guān)。
馬培童說:“在孤寂中孜孜不倦地學習和提高,在孤寂中積蓄成一代宗師”?!耙氤霰娬撸瑹o不是在孤獨、寂寞中熬出來的”。“孤寂,是一種享受、一種修行、一種養(yǎng)生”!“孤寂,才能讓我進入藝術(shù)妙境!最大的寂寞不是別人聽不懂自己的心聲,而是自己要聽懂自己的心聲”?!拔蚁矚g在孤寂中,走向思想和靈魂的高處”。??
?閱讀馬培童這些日志,更加堅定了我對馬培童有一股英雄氣的看法?!翱v然千古空寂寞,便艷一角也英雄”。或許英雄所見略同,當年我寫這首詩的時候,就有與馬培童一樣的孤寂的心。
這是我寫的另一篇文章中的兩段。寫了如干天,還是沒有寫完?!で嗑邮?/span> 查看更多2019-01-19 11:01:05 19 0 1378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讓陶器說話——改變?nèi)藗儗ξ拿鳂藴式缍ǚ椒ㄅc認識
在以華夏文化與文明為主體的整個人類社會發(fā)展史上,陶器的歷史很悠久,經(jīng)現(xiàn)代科考測年可知已有3萬多年。
1999年長慶石油勘探研究開發(fā)院袁效奇先 袁效奇先生和他的同仁在研究“慶陽第四紀地層”時,在慶陽十里坡、環(huán)縣曲子一帶“晚更新世河湖相自然沉積地層”中發(fā)現(xiàn)一些紅色的陶器殘片,經(jīng)分析并用碳14C測定它是一套距今約3萬年前的堆積,與根據(jù)哺乳動物化石所確定的地質(zhì)年代相一致。這一發(fā)現(xiàn)把陶器出現(xiàn)的年代提前了大約兩萬年,其意義重大?,F(xiàn)在國人普遍認為鉆木取火在4至5萬年前始于河西走廊的燧人氏部落,環(huán)江的遠古舊石器文化遺存與3萬年紅陶殘片的出現(xiàn),證實了慶陽先民在人工磨檫取火技能上極有可能早于燧人氏鉆木取火,尚需進一步的研究(見竇彥禮先生《上古慶陽》/三秦出版社2014年1月出版)。
1973年首次發(fā)掘的廣西桂林獨山西南麓“甑皮巖首期陶”距今約9000多年至7500年,是華南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早期有代表性的遺址。2016年9月,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廣西文物保護與考古研究所等考古專業(yè)機構(gòu)聯(lián)合出具《綜合意見書》,形成關(guān)于“陶雛器”研究成果的綜合意見,認為:甑皮巖首期陶屬于甑皮巖先民使用“雙料混煉”技術(shù)制作成的“陶雛器”;甑皮巖首期陶作為中國乃至世界罕見的“陶雛器”,是特殊的泥塑器,也是特殊的陶器,是陶器的雛型,是陶器研究史上的重大發(fā)現(xiàn),對研究陶器起源具有重大意義(見2016年11月15日“中新網(wǎng)”廣西新聞報道)。
1973年至1977年對河北武安磁山、浙江余姚河姆渡到河南新鄭裴李崗遺址發(fā)掘出均距今約7000年以上的陶器片。1986年起發(fā)掘河北徐水南莊頭遺址發(fā)現(xiàn)陶片距今約9700-10500年。
2004年江西萬年縣仙人洞文化中3B1層出土的條紋陶,其燒制年代約在1.3萬年以上。2012年在江西萬年縣仙人洞文化中陶器罐碎片的發(fā)現(xiàn),可追溯至公元前2萬年-公元前1.9萬年(見《南方文物》2012年第3期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吳小紅、美國波士頓大學考古學系保羅·格德伯格等發(fā)表的《江西仙人洞遺址兩萬年前陶器的年代研究》文稿)。2016年起廣東英德青塘遺址/華南考古發(fā)現(xiàn)距今1.7萬年的陶片。
日本早期繩文人陶器距今約1.25萬年,北非陶器距今約1萬年前,南美陶器距今約7000年前。1925年在中歐的捷克布爾諾南部摩拉維亞盆地下維斯特尼采村舊石器時代遺址發(fā)現(xiàn)一件公元前29000-25000年裸體女性陶質(zhì)雕像?,F(xiàn)有許多學者提出質(zhì)疑,認為有偽造古文化古文明之嫌。
從現(xiàn)有資料來看,普遍認為中國的陶器以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為主要原發(fā)區(qū)而傳向四面八方,龍以涇河、渭河及甘肅東部比較集中和南方江西、廣西一帶,大都在1萬年以上。特別“黃土大塬的慶陽三萬年紅陶殘片與舊石器晚期文化層次”這個時限與我力倡并主導的“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中常講的“確定中華文明3萬年觀念”從時間年限對應上來說是一致的,是可做重要佐證之一的!
陶器是用黏土或陶土經(jīng)捏制成形后燒制而成的器具?!疤掌鞯某霈F(xiàn)是人類在自然界生存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是人類最早利用化學變化改變天然性質(zhì)的開端,是人類社會由舊石器時代發(fā)展到新石器時代的重要標志之一,是陪伴人類最久的生活用具之一,至今還在使用。《禮記·月令》:“(仲冬之月)陶器必良,火齊必得?!碧拼w璘《因話錄·徵》:“兵察帝主院中茶,茶必市蜀之佳者,貯于陶器,以防暑濕?!边@是對古人陶器制作與使用的一個記述縮影。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一編第二章第二節(jié)》:“陶器的出現(xiàn)是人類在向自然界斗爭中的一項劃時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這里我認為,“斗爭”要不得,人類應該與自然界相適應的生存和尋求發(fā)展,而不是斗爭式的發(fā)展,更不是發(fā)揮禽獸性的“叢林法則”。人類積極向上的拼搏精神不是斗爭形式的表現(xiàn),這個要區(qū)分開來。所以前面我對郭老原句刪“向”改“斗爭”為“生存”了。
當今,關(guān)鍵的問題是,所謂的國際學術(shù)界在對“文明標準界定”時不把陶器這種“劃時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列入重要的要素之一,簡直是蠢極了,我們不知這些西方世界的歐美人對文明標準界定和后來相繼的引用者怎么這么的腦殘呢?!這也導致中國人對文明標準界定和引用時也相繼的陷入了誤區(qū)的序列。如,國家“夏商周斷代工程”也是采用了這種“文明標準界定”法之一(見該工程首席專家李學勤先生有關(guān)訪談),把華夏先祖“劃時代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的高度文明卻放在一邊不予以應用,不予以濃墨重彩!
究其因,原來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起那些提出文明標準界定的英美學者是缺氧的,是蠻荒未開化的,心智愚昧之故也!資料顯示,文明標準的定義出自西方學者。美國原始社會史學家亨利·摩爾根在1877年代表作《古代社會》一書中,把人類社會進化史分為三個階段:野蠻、半開化和文明。他關(guān)于文明的標準只有一個:文字。英國考古學家格林·埃德蒙·丹尼爾在1968年出版《最初的文明》一書,使“文明標準”得以確立并流行開來。他的標準是:城邦、文字和禮儀建筑三條,文字不可或缺,再有另外一條,即可認定為文明社會。由此也導致了全世界性的“文明標準界定”濫觴,并且荼毒于擁有數(shù)萬年之久的華夏文化文明史,而我們的中國學者以“科學研究”、“學術(shù)結(jié)晶”、“思想超前”等名義照貓畫虎的生搬硬套!
我們必須要明確的知道,人類一切勞動創(chuàng)造和文化形態(tài)都是文明的體現(xiàn)與反映。文明可以分為初級、中級、高級階段。有人類就有文化,有文化就有文明。文明并不是以“文字、青銅器、城邦(國家)”三要素為界定標準的,這是狹隘主義和思維禁錮在作祟!
如今,我們要用力的溫柔的去拍打清醒被歐美一些不良思潮灌輸迷糊了的腦袋,讓世界都知道——古老的中國文明事實上應列為四大文明古國之首,中華文明不是上下5千年,也不是8千年,至少是擁有3萬年的文明根基!當然,我們也看到一個事實,近兩年來,中國學者不斷的建議或倡言,要搞“中國的文明標準”,不能再用西方的文明標準那一套,這是令人非常欣慰的!如,2018年5月28日歷時15年的“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fā)展綜合研究”項目對中外媒體發(fā)布成果時說:“這些新的考古成果將更新進中國的初中歷史教科書中。而根據(jù)中國歷史的特點,中國的考古學家們也提出了與西方不同的界定文明的標準?!保ㄒ姟爸醒霃V電總臺國際在線”報道)
吾國吾民、吾學吾科,當該反省認錯糾錯了,要堅定中國文化信心,期以邁進更好的“文化自信”狀態(tài)中,國強時文化與歷史也一定要強,要跟進??!——庚子仲夏楊牧青復記于北京 查看更多2020-06-30 19:39:03 5 0 1378 -
張建輝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仿古山水畫《問道》,辛丑年春月張建輝新作,尺寸四尺豎幅68X138CM。請欣賞。
2021-03-22 17:01:35 6 0 1378 -
田君才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近日作品(四尺三開)
2018-03-09 21:50:52 5 1 1377 -
周牧天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來一啵
2018-04-07 21:51:12 6 0 1377 -
陳文斌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臨文征明《前赤壁賦》作品!
2019-05-07 19:31:40 5 0 1377 -
張清永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十里荷塘聽蟬鳴
2017-12-16 15:09:10 6 4 1376 -
陳愛民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魚樂圖 形態(tài)各異 請各位斧正 陳愛民作品
2018-01-23 11:07:32 12 0 1376 -
李同輝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重彩山水畫,嘗試另外一種風格
2018-02-23 19:21:21 2 0 1376 -
郭正明榮譽資質(zhì) 對話
2018.4.18曰郭正民在敦煌會展中心畫展開幕中,圖為與著名畫家海軍創(chuàng)作室主任鄒立穎先生,著名畫家清華美院博士生導師王玉良教授等藝術(shù)家在畫展中合影。
2018-05-20 16:03:18 6 1 1376 -
2018-06-04 13:09:17 4 2 1376
-
黃聯(lián)合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油畫,黃聯(lián)合油畫作品。
2018-10-06 10:16:48 3 0 1376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連載2)楊牧青:《山海經(jīng)》重要人物帝俊之考述——您將會看到不一樣的《山海經(jīng)》解讀,還《山海經(jīng)》真實的本來——古代史地之奇書!
引言:上古文化是人類的寶藏,世界的福音,藝術(shù)的源泉。一本記述上古時代 的源泉。一本記述上古時代的《山海經(jīng)》令人心生崇敬,它是涉及古中國的華夏文化文明淵源與世界文化文明的演進!因是,我在畫畫歇息時就讀《經(jīng)》,在讀《經(jīng)》時就寫點心得,反正書是翻不爛的。接著畫畫、讀經(jīng)、寫點心得,日月穿梭,陸陸續(xù)續(xù)的交替著。每當子丑初上,總覺得文思比平時多些噴涌感覺,但腰椎又告訴我必須停下來。
道高無人,唯有多情,多情始能神游八荒,在星體運行的滄海桑田中就會不經(jīng)意的生發(fā)新認識。依我力倡并主導的“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甲骨文非卜辭說”和“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文明的基本方法?!鼻疤嵯拢瑓㈤喼T位學人之論,汲以為基。本著人類上古文化研究之需要,遵循華夏文化文明探源為導向,探析世界文化文明為原則,簡成八個條段,約一萬六千余字,后或有待增刪,今連載發(fā)出,文內(nèi)若有不合時味者,或某些觀點與時人沖突者,海涵以賜教!——庚子年三月三日楊牧青于京華第十一次修改稿
條段索引:
一、考述是以苦為樂的八益事
二、神話者即神所說之話
三、后世對帝俊進行了嫁接改造
四、夋俊二字本義本源要弄清楚
五、文字解讀可知帝俊是上古農(nóng)耕時代高智慧的人
六、帝俊在《山海經(jīng)》各經(jīng)卷中的記述
七、《山海經(jīng)》文句釋讀示略(僅四例)
八、帝俊在《山海經(jīng)》中的族群世系簡述
二、神話者 即神所說之話
《山海經(jīng)》這本當前約有三萬一千多字的“古代史地之奇書”,從公元前6年被大學者劉秀(歆)校注后,歷代考述者很多,而且有的人終其一生致力于此書,可謂才哲輩出,諸家林立。
在《山海經(jīng)》這本書中有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帝俊,他的事跡正史未載,先秦諸子鮮言,僅見于此。這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現(xiàn)象,也成為文化歷史和神話故事中又一個謎團。
順此,我對“神話”稍作個交代。神話者,即神所說之話。人言鳥語,龍吟鳳鳴,馬嘶獸吼,鬼哭狼嚎,皆其本性。
神字,以示、申合體是西周時期形成的(如周早期《寧簋蓋》銘文)。“示”字本義是祭祀,這個字很古老,按說在殷墟甲骨文之前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其形體構(gòu)造以供桌上有先祖牌位之象形(有些情況下,示、且、主、尸是表達了一個意思),后引申出告示、表示、示現(xiàn)等意思。“申”字近三千年來約定成俗言之如閃電,或謂重申意,甲骨文中用作地支的第九位(這是一個謎,待另文解讀)。
其實這個“申”是古人對上蒼(天/宇宙空間)旋流氣場景狀的描寫,造字以象其形。猶如后世太極圖陰陽炁化互轉(zhuǎn)的景狀,也猶似當今天體物理學家給出的宇宙銀河星系圖,并引申出重復、陳述等意思。后將示、申合體成“神”,以對某些特殊的人物或上蒼(天/宇宙空間)以及自然界不解的事物和現(xiàn)象給以名之,敬其為至高。
大約從第四紀冰河末期3萬年前左右最早的遂人氏開始,經(jīng)伏羲、有巢、神農(nóng)到炎帝、黃帝、帝俊等上古族群時期也就有了“神靈觀念”形成與傳述,口授心傳,直至文字出現(xiàn),歷經(jīng)夏、商、周至春秋戰(zhàn)國,再至西漢“儒家道統(tǒng)觀念體系”(這個體系非常重要)徹底的成熟之后,古代人對“神靈觀念”就有了更加成熟的表述方式和形式,也因是讓中華民族的文化景象顯得頗為熱鬧和神秘(可思參《楊牧青:人類上古文化研究譜系年表》《楊牧青: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 傳承中華文明大血脈》《楊牧青:上古文化研究揭示古中國在昆侖山區(qū)域西端》等)。
上古時代,神即人,人即帝,帝非常人,不是一般的普通人。神帝是具有高智慧的聰明人,或掌握、擁有特殊圖紋、號令的人,或知道用星辰運行軌跡、山川河流方向進行定位的人,或為一個族群的頭領(lǐng)(注意不是原始部落制,也不是聯(lián)盟聯(lián)邦制,這種社會學的劃分不太適合上古華夏文化文明時代)。
上古的神帝(注意不是民俗意義上的神坻意思),他們具有巫、覡特征,集巫術(shù)、醫(yī)療、觀測天象、勘察地理、發(fā)明創(chuàng)造于一體,并能對宇宙信息(天地)有著一種特殊預知和先導改造能力的人。他們是宇宙中具有大能量、大磁場、大德行的非常人,不是一般的人!因此,蕓蕓眾生,泛泛常人,就對他們這些人頂膜禮拜,敬為神靈,感恩戴德,口授心傳的備錄在案。
若深究之,其實,神與靈就在每個人的先天的自身、自心、自性當中,人人皆神,人人皆靈,人人皆具智慧,只不過我們在后天中沒有調(diào)動、調(diào)用出來而已。因此古人就推出、崇尚、實踐各種對后天進行修煉、修習的方法,如打坐、煉丹、冥想、修道成仙等。但是大多以“物化質(zhì)地觀”去認知時就會蒙蔽、丟失了人自有的先天的神與靈,總是自作聰明的認為這是虛的,是迷信的,不科學的。其實,這也是一種“無明”之相!
我們要知道,古中國的華夏文化文明體系中,神話故事大都是對現(xiàn)實生活和客觀世界的高度概括與濃縮反映。如盤古開天地、燧人氏鉆木取火、伏羲氏發(fā)明八卦、黃帝采銅、倉頡造字、禹鑿龍門……等,都是活生生的來源于現(xiàn)實,來源于人們的切實感受,是比較真實的,不像歐美西方世界的神話,純是虛幻的,虛構(gòu)的,宗教化的故事,什么普羅米修斯盜火、上帝耶和華造了人及一切等。即是上古華夏“女媧捏土造人”的故事也是反映了人在客觀的物質(zhì)世界中突顯極具能動力的創(chuàng)造精神?。ù娤挛摹?/span> 查看更多2020-03-27 12:54:29 8 0 1376 -
周牧天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又聞空階,夜雨頻滴
2017-12-17 08:59:56 2 1 1375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一批“乳臭未干”的年輕人改變了百年書畫史一一既感慨又致敬,更是感動而又是一個心里的五味瓶,人生有限藝無涯!
按:1915年9月,由陳獨秀主編的《新青年》雜志在北京創(chuàng)刊,成為了中國新文化運動興起的 動興起的標志。
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大大激發(fā)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wǎng),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神州大地掀起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chuàng)造了條件。
1915年的這一年:政治家康有為57歲,教育家蔡元培48歲,在他們的影響和舉薦下,一批“乳臭未干”的年輕人應運而生,脫穎而出,他們用創(chuàng)新的文化思路,高亢的創(chuàng)作熱情和出類拔萃的藝術(shù)成就,改變了中國百年文化史。
他們分別是:36歲的陳獨秀、34歲的魯迅、26歲的李大釗、20歲的徐悲鴻、25歲的劉海粟、24歲的胡適、16歲的林風眠……那時,齊白石51歲、黃賓虹50歲、蔣兆和11歲、傅抱石11歲、李可染8歲、石魯4歲……黃胄還需10年后出生……?。?br>
2012年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一何時是夢醒時分??? 查看更多2018-02-09 12:48:20 3 0 1375 -
2018-03-24 12:05:35 5 2 1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