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立軍榮譽資質(zhì) 對話
第十屆全國當代花鳥畫家優(yōu)秀作品展證書
2018-03-05 10:54:38 6 0 1448 -
汪林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汪林新作品(60x40cm)
2018-04-11 18:18:21 4 0 1448 -
歐凱歌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不要說我的畫是幾小時畫出來的
我的畫是花了幾十年才畫出來的
不要說我的畫是幾元錢的紙畫出來的
我的畫是花了幾萬元錢的紙才畫出來的
不要說我的畫是……畫出來的
我的畫是……才畫出來的 才畫出來的2018-06-14 21:03:43 7 0 1448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焦墨繪畫、喚醒千年靈魂》馬培童焦墨畫感悟筆記(158)
焦墨畫畫佛造像,佛教文化是世相文化的神化表現(xiàn),神化佛靈藝術(shù)往往表達了世俗生活中的人性寄托。因之,我把佛教題材作為重要畫題。有較濃的佛緣情 重要畫題。有較濃的佛緣情結(jié)。
善用枯筆渴墨創(chuàng)造佛像畫境,并把自己樂觀和悲天憫人的情懷,寄托于創(chuàng)作之中。因之,我筆下的佛像明亮溫和,慈悲寧靜。其富有金石弧形線條,描繪出佛像祥和的慧眼,微笑的嘴,頎長的壽耳和仁慈的面頰,有禪意,更有人性,讓人觀之可敬可親.十分契合世人內(nèi)心對神性的向往。因此,常被藏家高價請走,多地寺院邀請我畫佛造像,我在龍門石窟寫生,創(chuàng)作了二米乘5米的大幅作品,一時被媒體嘆為奇葩。
以繪畫喚醒靈魂。復蘇生命”。是對佛教神話獨特解讀。這些解讀亦神亦人,亦真亦奇.充滿奇想和文化呼吸。精神永生的禮贊。奇妙中啟示真理,在平淡中彰顯崇高,有別于蕓蕓眾家,是屬于我自己的獨特個性和風格。
馬培童寫扵井岡山 查看更多2020-07-21 11:47:29 14 0 1448 -
已認證2020-07-26 10:35:04 17 0 1448
-
朱德茂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為郎平題字《拼搏》
2017-11-25 08:12:37 9 0 1447 -
鄭誠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為飯店墻壁所繪,昨日相見依然親切,記憶猶新。鄭誠國畫作品
2018-03-30 20:35:34 5 2 1447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好畫要有至高境界的筆墨,至高境界的筆墨卻讓很多人看不懂。
齊白石花花綠綠的大眾容易接受,黃賓虹筆墨至極喝彩很少,甚至號稱專家的也不明白他老人家晚境筆墨心境。然水墨淋漓、灑脫者當推海上蒲邋遢,吳昌 遢,吳昌碩懂他,可惜心性過于局促,沒有借鑒到蒲先生精義入神處。
潘天壽筆墨功底很好,很大膽,能險中求勝,也會逢迎處事。
張大千基本功底高于齊、黃二人,活著時的市場、名譽運作能力稍低齊白石一等,然高于黃賓虹幾十倍。
李苦禪筆墨精到,可惜缺乏了大場景,大格局。李可染用功很深,筆墨難入至境,格局過于死板。
石魯筆墨功底扎實,劍走偏鋒,在奇險黑怪中生發(fā)出很濃的文化氣息,境界很高,可惜居于西北遠離帝都圈而英名遜于他人幾等。
林鳳眠、劉海粟、黎雄才絕頂聰明,若放在現(xiàn)時代的環(huán)境中,會取得更大成就!
有的老畫家畫了一生,也沒弄明筆墨的心境是怎么回事。譬如壽星105歲的朱屹瞻。有的老畫家可惜不能延壽長年,剛到火候,結(jié)果撒手西去。譬如活了72歲的黃胄。至于其他,或許是時也、命也、運也,天道循環(huán),難逃其劫數(shù)!一一《楊牧青談藝錄》 查看更多2018-04-25 08:34:59 7 10 1447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不通文化本源,不明文字本義,太可怕了,這是那些學者專家給解讀的?對《山海經(jīng)》經(jīng)文理解偏了,這是心識無明之果!華夏上萬年的文化文明史就這樣地逐漸的給瓦解、崩潰掉了!
"咸″是天地、陰陽二氣交感義,是人 氣交感義,是人持戈站在方壇上施行天令儀式, 怎么給解釋成"鹽"字了呵 ?!這是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空之境廣場的塑識,有茶卡(鹽湖),此處是唐蕃古道,是大昆侖區(qū)域,是上古萬年前古人類的文化源發(fā)地的區(qū)域!
愿天不遺我命,我的"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必須在有生之年要以"冊″的形式面世行世啊!一一楊牧青隨記 查看更多2020-06-15 07:49:51 5 0 1447 -
馬曉薇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花卉寫生作品《桃花凈瓶》,辛丑年春月馬曉薇畫於洛陽。
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2021-04-13 11:42:09 15 0 1447 -
高勇利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春秋有嘉日,山水有清音》
68*180cm
軟片未裝裱
西安朋友定制作品
高勇利國畫2018-04-09 18:13:47 2 0 1446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真正的文化人就是做終身殉道的一件事!
佛陀舍身飼虎,十方三界都贊嘆其不可思議。爾時全世界的人都說這人腦子不正常、是傻瓜,才將自己肉身喂了饑餓不堪的老虎!
大詩人李白入了皇帝身邊,近過娘娘, 身邊,近過娘娘,也成過官場紅人,粉絲遍天下。但是,他卻不會唯利是圖,不會賺錢,所以又有人說他是傻冒文化人一個,怎么不弄些金手鏈之類的炫耀一下。據(jù)知,自李白死了之后的后世以來,不知多少人憑李白的詩文充門面而博得名滿,不知多少人靠李白的詩文發(fā)財求利,爾時誰來羞愧!
大畫家徐渭半生落魄,窮死于草席上。他生前畫畫千余幅,去世后不知多少靠賣他的畫作而致富,靠說他的藝術(shù)故事而混得滿面春風。但是,至今卻沒有一個人給他的立個牌位,上三柱高香,用青煙供養(yǎng)、感謝他的藝術(shù)。至于硬肯給一些所謂的名人跪拜,也不愿意去向徐渭鞠個躬。再至于,齊白石愿作他門下一條狗,此狗也不是多忠誠的狗!
敬畏文化,尊重文化人;敬畏藝術(shù),不傲慢藝術(shù)人,才是人間正道,不管十方三界亦當如是!當然任何行業(yè)真正守的人,都需要人人相互去敬重的!
縱觀人類可考的文明歷史,有專家說,地球上至今共生存生活過約1500億個人,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三位一體同步進程中,能垂訓后人、昭示后世的都是那些人?當共勉思之!
一一《楊牧青談藝錄》,今天再次重發(fā),以應先生倡導“藝術(shù)清規(guī)”之言。 查看更多2018-05-13 22:06:18 7 2 1446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卸不下的累,往事不堪回首?!瘪R培童焦墨畫感悟筆記(116)
我的一生中有太多的無奈和煩惱,出生于五十年代,很貧窮、六十年代八九歲要過飯、上小學趕上文化大革命,七十年代因畫畫參加沛縣美術(shù)創(chuàng)作班 ,七十年代因畫畫參加沛縣美術(shù)創(chuàng)作班,八十年代在電影院擔任美工,有太多的傷感和惆悵,有很多少往事不堪回首!
有多少記憶如過眼煙云、八五年進沛縣梆子劇團,九十年代丟掉工作,又回到農(nóng)村。開始跑遍全國32個省尋師學藝,有興拜在啟蒙老師張仃先生學習焦墨山水,2000年開始閉門謝客研究焦墨,2015年開始出關(guān)宣傳自己,卸不下的“累”,生命本是一場漂泊的漫旅,走過的每一個地方,遇到的每一個老師,也都成為良師益友,成為來往過客。
現(xiàn)在總是喜歡追憶,喜歡回顧,喜歡眷戀。卻發(fā)現(xiàn),我現(xiàn)在還堅持著自己的夢想,我最相信的兩個詞、.一個叫認真,一個叫堅持,認真能改變自己,堅持能改變命運。不是看到了希望才去堅持,而是堅持了才有希望。我感受到中國焦墨之美,摒棄世俗之丑,成為更好焦墨傳承人,也為我們的子孫,留下更美的歷史。
馬培童寫扵惠州 查看更多2019-08-26 17:25:38 23 0 1446 -
劉曉寧生活日記 對話
在月行山藝術(shù)空間和寶貝們渡過一個美好的下午,好可愛的寶貝啊,兩個小主持是落落大方的兩個小美女。孩子們都認認真真的畫畫了美美的書簽。每次聽她們用稚嫩的聲音喊香香老師心都融化掉。
2020-08-22 22:44:30 13 0 1446 -
2020-12-04 11:29:09 4 0 1446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全球首發(fā):楊牧青談甲骨文字淵源
一一中國甲骨文明協(xié)同創(chuàng)新發(fā)展系列文稿之一
當下是考古史學與傳統(tǒng)文化相繼熱鬧起來的時世,于是有人有學者凡事都向上追古托古,這是欠妥的,不科學的。比如網(wǎng)見有《商代甲骨干 代甲骨干支表的文字是仰韶文化的文字》這種認識和解讀,雖其內(nèi)羅列引證較多,然觀其結(jié)論處是不對的,是不符合中國漢字的文字演變規(guī)律的!
首先,必須要明確什么是文字(對什么是文字的概念與定義已經(jīng)有共識了,可去查閱。)其次,必須要弄明白甲骨文字的一字多義、一形多意的特殊的使用方法,它也不同于周秦八九百年時期內(nèi)的文字使命方法,只不過周王朝對商代甲骨文字進行了繼承和大改革。譬如,“甲”字形體很多,有表人名的,也有表祭拜動作的,且又用于天干“甲”字的;“酉”字早期表意陶形的器物,故有酒祭、尊禮之意,后來又用于地支“酉”字(至于為什么天干地支要用這些字呢,至今學界也沒有弄明白其真實地用意,僅望文生義的解釋而已,如東漢許慎《說文解字》、明代萬育英《三命通匯》等,總是一廂情愿之見罷了,末見究竟。)
同時,必須要知道當時的商代這些甲骨文字究竟要表達、指示、喻意什么意思,只有當時商王庭被今人甲骨學者胡厚宣先生定義的所謂的“貞人集團”知道其什么意思呵。因為,當時的甲骨文字是極少數(shù)人掌握的一種密令密符,是代表“神”“帝”而行使的密咒語言體現(xiàn)。當然,這也是我為什么不斷地要講“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之一的初衷。甲骨文字的早期似與商晚期的青銅器銘文的文字圖符不是一個表意系統(tǒng)。再又如余言:“雙墩刻符與甲骨文比較說:文字就是文字,刻符就是刻符,二者看起來似有聯(lián)系,實質(zhì)上還是有極大的差異與區(qū)別的……雙墩刻符為什么不能稱為文字,因它不具備文字的性質(zhì)。如同人與猩猩、猿猴某些地方很像,但不能說猩猩、猿猴就是人呵,中華文明探源、華夏文化追根若沒有相應的哲學思辨能力就會陷入詭譎多變、詭辯力爭之狀了呵?。?022年7月楊牧青隨記)”
商族人明顯的王朝上限是3600年左右,甲骨文字則大量出現(xiàn)在3400年左右,下限2900年左右,盛時在3200年左右,此時文字形體結(jié)構(gòu)非常的好,氣象幽深且宏大。仰韶文化晚期下限在5000年(4500±)左右。商到仰韶中間相差1500年到2000年時間,此期間正好是“黃帝倉頡造字時代”的末期下延至“唐堯虞舜”的時期。
商人從紅山文化中汲取了巫(巫教,可視為最早的薩滿形態(tài))的傳承精神,再大膽而肆意地革取了夏王朝的文化精神,巧取夏人族群的文化創(chuàng)造及之前的器物形象。如同我們現(xiàn)在人要對兩漢時期遺留器物發(fā)現(xiàn)之際要用文字命名或表達其意一樣,他們就從畫圖形符號來描繪摹寫再創(chuàng)造有具體結(jié)構(gòu)形體的文字,同時給創(chuàng)造出的文字進行定義取意而使用罷了(所以甲骨文字早期多圖畫符號式,曰象形文字之類是也。)然今世甲骨文字“重見天光”后卻將甲骨文字當做占卜之辭來對待,這是大錯而特錯的認知或定例,是進入了中華文明研究的一大誤區(qū)而很難自??!癸卯五一前日楊牧青隨記 查看更多2023-04-30 13:11:41 22 0 1446 -
趙國毅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小品應該不小(我的小品)
2018-02-14 11:03:17 5 0 1445 -
陳祖松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人生潑墨筆飛彩,
書法創(chuàng)新風向標。
時間利用忙事業(yè),
才藝發(fā)揮看今朝。2018-07-31 08:56:35 4 0 1445 -
2019-04-07 11:22:50 13 0 1445
-
耿濤生活日記 對話
鄭板橋傳人劉廣才先生答應傳授我板橋技法,成為板橋再傳人。
附劉廣才先生壬寅年國畫作品。2022-02-17 16:01:40 12 0 1445 -
石夢松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芳心潛結(jié)香盈室,翠袖長舒舞春風。石夢松
2018-03-13 18:34:20 3 0 1444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畫之真味、先入自然。"馬培童焦墨畫感悟筆記(138)
焦墨石窟佛造像作品入選所創(chuàng)造的審美境界,絕對是傳統(tǒng)意義上“外師造化,中得心源”,是從精神始發(fā),跳脫理論的機械性約束,氣象萬千,卻又渾然一體、 械性約束,氣象萬千,卻又渾然一體、生命欣欣然如赤子,天真爛漫,無所顧忌,從布局到細節(jié),或開張奇絕,或巧思異趣,或自由天真,枯筆渴墨的揮灑詮釋著心靈本源的活潑與天然。構(gòu)圖意識伴隨精神張力,穿透古今流轉(zhuǎn)的時間隧道,最大限度地釋放石窟佛造像畫面的想象空間——形神調(diào)和;從不刻意構(gòu)思,“形成于自然,神流于真情”,生發(fā)于心,隨性而為,落筆初始便將一切付諸靈感,枯筆與渴墨相碰撞,線條與肌理相融匯,韻律有致;淋漓酣暢,自成天趣——展卷要令人驚慕。貴就貴在這份“素”與“野”。發(fā)呼于心,宣之于筆;
打破“成見”,方見真如。對藝術(shù)而言,重要的從來不是技能,越是有價值的創(chuàng)造,卻將石窟斗展的畫紙,變?yōu)檎坦P天涯的心靈至境,型成于自然,神流于真情。卻要自有形神兼?zhèn)涞母腥玖?。擺脫功利的喧囂,凌駕知識的局限,通過心靈本真的原始需求,尺幅揮灑無盡,色塊剽悍潑辣,意象簡約流暢,近乎原始的表達方式與靈動跳躍的自由氣息,令人過目難忘。到達精神的至高自由。畫之真味,先入自然,后得天真。法有法無,盡是情見;自然而然,方得自在。
馬培童寫扵北京 查看更多2019-12-16 08:45:51 16 0 1444 -
2022-06-24 09:58:19 3 0 1444
-
李顯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隱廬新作,李顯
印文:平安、富貴
材質(zhì):芙蓉石(連珠印)
尺寸:1.5x1.5cmx2x5cm
可用、可藏,可饋送2018-04-12 12:43:39 5 1 1443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吉祥如意是由人的心境、意識決定的,本心不能吉祥如意,那看到的、聽到的,乃至付諸實際行動的一切都不能吉祥如意,也就是現(xiàn)今所說的“心態(tài)決定成敗”。亦因是果,沒有足具智慧的遠見,就比較難以產(chǎn)生大度、高度、深 度,那吉祥如意的事業(yè)要想如日中天就是天方夜談。佛塔不僅是物質(zhì)世界的建筑表現(xiàn)與功能,而且更是心識世界的重要法相與暗示,用塔鎮(zhèn)住內(nèi)心世界的癡愚瞋毒迷之心,那世界也就是吉祥如意一片,這與貧富貴賤有重要的因果關(guān)系。一一2019年8月26日“水墨三晉”之“晉隴文商融合”采風之際,在千年名剎“廣勝寺”見塔且聽《西游記》“盜塔取景”的故事有此隨記,楊牧青。 查看更多
2019-08-27 08:47:05 11 0 1443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焦墨畫特色的寫與刻”童心寫歷(16);
焦墨藝術(shù),于藝論道,藝道合一,其意至深。
萬物皆有黑白之體見陰陽,皆由一所生,直指人心。畫焦墨之方式在于觀物取象,目讀心記,立象畫意,禪意、道以藝 式在于觀物取象,目讀心記,立象畫意,禪意、道以藝行,藝以焦墨論道??虅澤耥嵑挽`魂,中得于心,與物神會,與道合一,凈心顯道。這種 刻 劃 意境表現(xiàn),主要來自于摩崖石窟及漢畫石刻技巧、技法和觀念。
將焦墨刻石皴藝術(shù)當中的刻制技巧的因素,和漢畫石刻刻的遺痕有機地相結(jié)合,就創(chuàng)作出了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刻石皴法語言。這種新的語言,形成了我獨特的視覺語言圖式,給人 留 下難 以 忘 懷 的 印 象。這 種 “寫”和“刻”,逆鋒用筆,以 將“寫”與“刻”結(jié)合起來的方式,產(chǎn)生出寫與刻的融匯,使作品別具一格。最主要的要注重畫面的構(gòu)成,畫面的黑白陰陽處理,畫面的節(jié)奏和畫面的張力。這是在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所著重經(jīng)營的位置。
所以,作品要給人一種大氣、富有張力的視覺效果,作畫方式的要獨特性,彰顯出焦墨藝術(shù)獨一無二。
馬培童20200302 查看更多2020-08-23 21:14:37 19 0 1443 -
2020-12-24 14:18:22 4 0 1443
-
潘寧秋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自強自立》
四尺三開69cmX45cm2018-03-21 02:41:29 4 1 1442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萬物唯心,法界唯識。這個“心”其真正的本義與馬克思主義唯物論中所批判的“唯心論”是不同的,也與意識、物質(zhì)孰先孰后的“世界觀”是不等同的!
馬克思最大的學問智慧就是對“資本剝削”的闡幽,再到政治運 到政治運動的策源,其它否定之否定、唯物唯心觀、社會與人的哲學觀等,都沒逃出佛陀心識論、老子名道說、易經(jīng)陰陽變化等大智慧的已經(jīng)早于兩千年的之論證。
心是整個宇宙的全部之名稱,佛陀悟道說法,就是講方法,他針對宇宙中的“人”這一類生物來說,心就是開始,也就是老子所說的“有名萬物之始,無名萬物之母”的關(guān)系。
識是本來就有的,與人活著不活著沒有多大關(guān)系,所以佛陀的“緣起法”很高明,也很通俗,世人大都犯了“無明”,所以不明白,看不懂。由識轉(zhuǎn)凈識,再由凈識轉(zhuǎn)智,這個已經(jīng)在佛陀去世后近千年內(nèi)才被高僧修行者弄明白而講出來,并用文字記錄下來,今天我們才知道“轉(zhuǎn)識成智”。
唯識的源流,是從緣起開始的。緣起是佛法的基本思想,也是佛陀的高明之處。緣起即“十二因緣”說,是: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取、有、生、老死。
十二因緣的核心在于“無明”二字,所以在《心經(jīng)》便提到先有無明,而有生、老、病、死。如果無明滅,則生、老、病、死滅。無明生,則生、老、病、死生。如果沒有無明,如果無明滅,則生、老、病、死滅。無明生,則生、老、病、死生。如果沒有無明,也就沒有生、老、病、死。
“無明”是“識”的根本,所以法界唯識,這個識與現(xiàn)在科學講的“識”高明許多倍?!盁o明”含藏著一切“業(yè)”的種子。業(yè)是什么,業(yè)就是本來所有的,可以增,可以減,所以就有了“修行說”。對于眼晴能看到的人這類生物來說,“業(yè)”那是在“生”的過程中造種種的業(yè)而積聚成的一種力量。一一《楊牧青談藝錄》 查看更多2018-05-08 08:48:47 3 0 1442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中華文明探源、華夏文明考察、上古文化溯源,這是使命,這是正本清源的傳承!
當人們將紅山、太湖、中原、湖湘、巴蜀、苗越、三晉、周秦等地文化文明搞得既清晰又亂七八糟的時候,“上古慶陽、黃土大塬”將會有新 有新的重大發(fā)現(xiàn),及至帕米爾、羌藏、青海湖、西伯利牙和羅布泊湖縱深處至喀什等地又將扮演重要的角色登場,因為“古中國大昆侖”會給當今中華文明探源拋出新的啟示!
感恩《上古慶陽》《絲路先聲》作者、《軒轅黃帝陵找根溯源圖》第一手資料研究繪制人、當代慶陽上古文化文明追尋與重要開拓人、中華人祖圖騰文化獨立研究學者竇彥禮先生提供的資料。
隴東一一慶陽的中華文明曙光從這里原生、演生、融生,其東南方的子午嶺、西北方的隴山、中心區(qū)域的小崆峒黃帝問道處及太古塬、胥妵山、太陽池等遺跡很重要。人類上古文化一百萬年脈絡(luò),探究中華文化路徑五萬年,確定中華文明三萬年觀念,亟需改觀中華文明上下五千年及至八千年的欠準確說法,黃土地為我作證,蒼天亦可為鑒!
這里是黃土隴塬東端一一甘肅慶陽,若不是外蒙獨立,她就是神州中心地帶!慶陽,三百萬年前還是大湖,有著二十萬年考古連續(xù)不斷的記錄,中國近現(xiàn)代考古從這里開始,第一塊新石器從這里出土發(fā)掘,有恐龍翼龍化石,震驚世界的“黃河古象”從這里河灘中發(fā)掘,她是人類上古文化軸心時代的東端,向西是黃河上游、青海湖、昆侖山區(qū)域!中華文化文明上萬年的秘密都在黃土層下深埋,這方圓千平方公里,有子午嶺,是人類上古文化的發(fā)祥地之一!
新中國建國前,這里是大后方,支持前線,建國后,這里是革命老區(qū),八百里秦川比不上董志塬邊的“隴東糧倉”收獲和將地球的黑色血液供給了東南沿海各大城市發(fā)展,陰陽轉(zhuǎn)化,無私的奉獻在政策導向和自然環(huán)境干渴下,讓黃土大塬變得比較貧瘠,但是這里的“文化深厚”都是太祖爺輩的!一一楊牧青隨記 查看更多2019-09-04 21:28:38 4 1 1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