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浩藝收藏日記 對話
油畫作品《團結(jié)一心》,這幅油畫作品一丈六,是七六年在北京軍區(qū)八大處創(chuàng)作的,參加了全軍展覽,并且獲得了特等獎。請欣賞。
第二幅大幅油畫作品《上下五千年》,庚子年臘月郭浩藝新作,尺寸八尺整張,請欣賞。 。2021-02-09 10:32:49 12 0 3226 -
郭浩藝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牛年畫?!敦斎缗C?,辛丑年初春郭浩藝尹麥清合作國畫牛。
2021-02-09 10:30:01 11 0 2067 -
劉文生收藏日記 對話
牛年新春作國畫花鳥畫《平安長壽》《竹蘭并茂》,
以文會友,
善行四海,
德澤五洲。
國畫花鳥畫《平安長壽》《竹蘭并茂》,辛丑年元月北石山人(劉文生)作品。2021-02-09 10:18:49 9 0 2663 -
2021-02-09 10:10:06 72 0 3956
-
劉玉堅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山水畫作品《天河飛落皆洗面,難得兩岸四季青。》一一劉玉堅
這是我2021年第一幅作品,祝朋友們新年快樂快樂!2021-02-09 10:00:53 8 0 1235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直播講稿: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解讀概要索引
說明:根據(jù)學員和讀者的建議,為了對直播講稿中一些觀點和思路做以補注,僅將此文以“索引”另錄在此,不占用其它文稿的篇幅為宜。
網(wǎng)絡直播抖音號:187 187 8149 447
時間:2021年春節(jié)期間
示意文字:(見文)
文字形體的大概類歸:簡體字-繁體字/楷行草隸-小篆/簡牘-金文/大篆-甲骨文/圖紋。
講解:楊牧青,號草坪先生、法青居士。專職從事書法、國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甲骨文與上古文化研究,智庫決策與企業(yè)文化戰(zhàn)略規(guī)劃。善甲骨金文書法,工楷行草隸榜諸體;擅水墨大寫意山水,兼人物、花鳥畫,多藝術(shù)、文化、社會評論,撰有近百余萬字文論,從藝術(shù)創(chuàng)作到學術(shù)思想業(yè)已形成風格鮮明、觀點獨到的體系。
力倡并主導“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和“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是新時代甲骨文信息綜合研究和上古文化研究獨立學者,全球把甲骨金文以書法形式推上區(qū)塊鏈的第一人,水墨三晉、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華山與陜西八景·楊牧青書畫文化行發(fā)起者、主創(chuàng)藝術(shù)家,也是較早開展中國書畫國學系列公益講座走進重點社區(qū)/院校/企業(yè)發(fā)起者、主講人。
前幾期直播講稿:
云雨雷電神字與文化與生命的講解
甲骨文“天”字解讀
古文字“地”字解讀
甲骨文“時”字解讀
古文字“空”字解讀
古文字“春”字解讀
甲骨文“年”字解讀
甲骨文“道”字“德”字解讀
古文字“法”字“治”字解讀
古文字“禮”字“儀”字解讀
按說,中國的文字種類很多,漢字是國之主體,文之命脈,所以我就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為主,通過網(wǎng)絡平臺陸續(xù)分享文字與書法、與文化、與生命的關系,一邊講一邊記錄,再進行整理,這個活兒干起來很累,也很熬人還不討好。但是,冥似有一種“力量”促使著我必須要努力的去前行,并且還好似有許多的眼睛在盯著我,在監(jiān)督著我,防止“草坪先生”松懈,或謂“命數(shù)如此也”罷了!
前面已講了云、雨、雷、電、神、天、地、時、空、春、年及道、德十二個字,每一字大都不以約定成俗的“意思”去解讀的,為此引起了不少討論和關注。過去我對帝、黃、皇、堯、殷、商、周、文、學、孔、儒、鼎、康等字也有解讀片段,還有對金、娩、鎷等字的辨?zhèn)谓馕?,以及對《山海?jīng)》和盤古氏的論述、伏羲氏的解析、軒轅黃帝故里和行跡、堯王故里和行跡、大禹故里和行跡,還有夏人起源和夏文化生成等,陸續(xù)以網(wǎng)絡文稿發(fā)出,隨著“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和“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縱深研究,在廣為傳播與慧識共鳴中訖以海內(nèi)外共鑒。
這里,我再分享五段略述,也是比較重要的內(nèi)容:
一是,一個甲骨文,或一個古文字,就是一段故事,一段歷史,隱含著華夏先民的無上智慧,映現(xiàn)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必須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才能談人文,否則一切都是妄說!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與人以彰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類以八卦,將主觀世界的抽象的物象寓意以客觀世界的形象的圖文方式展現(xiàn),呈現(xiàn)觀鳥獸之跡,體類象形而制文字……是古人造字的基本原理和根本法則。
二是,就“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的幾句話復述,許多文稿中有,網(wǎng)上能查到,看得見,即:“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梳理上下一百萬年人類上古文化脈絡,以華夏文化文明為主源,辨析世界文明來龍去脈,探究中華文化五萬年路徑,確立中華文明三萬年觀念,亟需改觀中華文明五千年乃至八千年欠妥不準確的說法!”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論斷,需要與“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有關論述相互參讀,不是單一的。
另,我也新近的微聊增補在此,供斧正:
1、要真反省才能真自信。
2、甲骨文研究至今時綜合的來看,還是董作賓先生的斷代與王國維先生的二重證法是經(jīng)典中的真諦。
3、嚴格的講甲骨文發(fā)現(xiàn)60周年后的研究除了碎片綴合的科技信息提取之外,所取的成績與深度不如60周年之前的那些老先生了。當然,我們要隨時代發(fā)展而來認識一切事物的,也要反思、溯源過去的一切的,對新生事物、新生的科技文明要合理接受和取用的。
4、關鍵要明白,我們對人類社會的劃分及各種定義才是造成現(xiàn)當代一切認知的錯誤,這種劃分是建立在總認為現(xiàn)代文明比過去文明強、比過去優(yōu)的叢林法則上的……所以,對漢文的文字解讀、歷史區(qū)別等都出錯了,違背了天地大道,今人總覺得今人月亮比古人月亮明亮,特別滿腦子學著ABC長大和受ABC語境文化思潮洗腦的中國學術(shù)界總覺得比西方學術(shù)落后,沒有了華夏先祖文化自信,因是甲骨文等古文字的解讀都偏離了本體??!
三是,中國的漢字經(jīng)過至少三千三百多年的積累至今,數(shù)量已經(jīng)龐大,多達近十萬個字,真、草、隸、篆等形體也是極其復雜多變的。
就甲骨文字來說,歷120多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從約15萬片(又說16萬片或20萬片,當然其內(nèi)也混入了贗品刻辭)龜甲獸骨殘片中研究、考釋、摘編,約有100多萬的字數(shù)量,當前統(tǒng)計含一字多形的約6211字(見曹錦炎主編《甲骨文字形表/增訂版》),單個字頭的約4500多字(見安陽學院 “殷契文淵”字庫),能用楷體“隸定”的約2700多字(其中,已釋讀的約1200多字,見徐中舒編著《甲骨文字典》、于省吾編著《甲骨文字詁林》、黃德寬主編《商代甲骨文字形表》、馬如森編著《殷墟甲骨文字實用字典》、陳年福編著《實用甲骨文字典》、劉興隆編著《新編甲骨文字典》、劉釗、馮克堅合編《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
當前,我根據(jù)海內(nèi)外甲骨文學術(shù)研究狀態(tài)和國際性或國內(nèi)重要的甲骨文書法展覽信息(以2019年底為準)粗略估算,“體制內(nèi)”還在世的甲骨文研究者大約三千多位(如社科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院校的教授、研究生),加上國外的估計也就五千多人(以日本、英國、美國“漢學研究”為反映點)。
能進行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或以書法為名介于學術(shù)性半研究狀態(tài)的約三萬多人(這些人大都是“體制外”屬于民間的、社會的。)最奇葩的現(xiàn)象是,當今搞甲骨文專業(yè)學術(shù)研究者,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竟然不會寫“書法”,甚至不懂“書法藝術(shù)”是什么,拿起毛筆寫的(如題簽、祝賀等)那些“甲骨文”比小孩子初學甲骨文書法寫的還差勁。特別一些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學術(shù)研究者,沒有了羅振玉、胡厚宣等前輩那樣既能學術(shù)研究的深度又能書法藝術(shù)的境界。
同時,在“甲骨文熱”的趨勢中平常一些專業(yè)從事書法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在沒有任何古文字和甲骨文、金文學習、訓練、積累情況下就“上馬”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并把“作品”推向大眾,投向市場。更甚者,有的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之便大談大講甲骨文如何,金文如何,古文字書法又如何如何的……等等,拋出一些混淆視聽的言辭和論調(diào),不以羞愧先人為恥辱,而以自覺超越古人為光榮。
就今年來看(2021年1月底),隨著國家層面對“古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重視,近多年來喜歡、熱愛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人多有數(shù)千萬眾,可謂是后勁十足,春天在望,草木欣榮!
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在線數(shù)據(jù)檢索全部“甲骨文”信息時有七萬七千多條,其中“甲骨文論文”有五萬五千多條。在安陽學院“殷契文淵”字庫介紹中說收錄了兩萬多篇論文……這些“數(shù)據(jù)與信息”可以反映出學人們對甲骨文的熱愛和重視,及其付出的辛苦工作和勞動成果。當然,還有許多“體制外”的民間的、社會的甲骨文研究者資料和信息看樣子是由于“沒有出版物或期刊論文發(fā)表”原因被錄入數(shù)據(jù)庫中,這是非常遺憾的!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一切學術(shù)資料和信息除了涉密的之外都是公開的,期望國家機構(gòu)和部門對這些流落于“體制外”如流浪星星一樣的甲骨文研究者要重視,給予及時的解決。我深信,“古文字與中華文明發(fā)展傳承”不是圈子內(nèi)玩的事情,也不是金字塔尖上跳舞的,如果忽略、輕視民間的、社會的智慧和力量,那將是一種最愚蠢的做法,中華民族發(fā)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獻。
四是,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辭,按我的“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觀點去看,重新去解讀,今已被專家學者釋讀出的除了常見的三五百字可共識之外,其余在“釋義解讀”上大都是有偏差的,或錯釋誤解的。關于這些問題我已經(jīng)寫了許多“甲骨文非卜辭說”的文稿,有待時日慢慢縱深研究和解讀罷了。
甲骨文解密方法有五,一者,天象為源,生命為本。二者,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三者,以象取形,昭示民生。四者,神人共識,入于時境,拆合構(gòu)件,窺其妙用,不應以今之眼觀所知而標準于古之眼觀所得。五者,清除卜辭陰霾,回歸契字本來,窮究點畫因由,形音義理共參,窺天鑒地察于人文始識甲文骨字之根由。
五是,青銅器上的銘文(金文/大篆)是長達800多年的周王朝使用的主體文字,上接晚商甲骨文,下啟漢代隸書,前后延續(xù)約1000多年,至今成為中國書法藝術(shù)瑰寶之一。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辭,距今約3300年至2900年之間(又說上限距今3500年左右)它是商王朝使用的主體文字,是延續(xù)夏王朝圖紋式的文字進行改革變化的,成熟的涌現(xiàn)在商中晚期的270多年之間,至西周早期后開始停止使用。
就骨刻文字來說,距今4500年至5000年的西安斗門骨刻文字,因數(shù)量較少,或因其它緣故,沒有引起學界的過多關注,散見于有關媒體報道。還有距今6600年至6200多年的賈湖遺址骨刻文字,對此當時我寫了《破譯八千年前賈湖遺址16個符號文字——促使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重大發(fā)現(xiàn)有新突破!》一文(年限當時撰文采用舊的資料),也有距今2.8萬多年的山西寺峪骨刻符號文字(已故著名文化學者王大有先生對此破譯為“遂人弇茲氏開天”(見《昆侖文明播化》)和內(nèi)蒙古赤峰、山東昌樂、陜西周原、北京昌平等地骨刻文字,均已“重見天光”。
甲骨文自1899年從殷墟發(fā)現(xiàn)以來成為一門國際性的學術(shù)研究對象,是研究夏商周三個王朝的重要媒介支點,更是中華文明探源的入門鑰匙之一,也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瑰寶之一。就書法藝術(shù)層面來講,又將必會成為國際性的重要藝術(shù)形式之一。(參見《糾正:甲骨文不是商王朝凡事都要占卜之辭的文字》一文)
六是,就幾個問答也列示于此,以供好者參究。
A.還有人問我:“老師好,學書法不寫楷書(如唐楷)能行嗎?”
我嚴格的講:“不行!堅決不行的!不寫楷書就不是一個書法家,是忽悠日鬼人的書法家而已。如果開始不寫楷書,打不下楷書的底子,上來就行行草書或甲骨篆書等,將來會落下書法氣息韻致不足的后遺病癥……”
B.有人反問我說:“老師,甲骨文、篆書都不是楷書,難道商周先秦的人都不是書法家嗎?”
我說:“一者,準意義上的書法家這個稱謂是秦漢時期形成的,至漢晉才定性定論的。先秦時期的人沒有書法家的思維傾向和名稱概念。二者,那是你不清楚什么是楷書,而是被一般的習俗的楷書觀念束縛了,更不明白‘以楷作則’的核心是什么。商周先秦人用毛筆書寫或契刻時時非常認真的,他們對筆畫的處理態(tài)度就是‘楷則’,而且對文字的敬畏之心是不同一般的,不會陷入文字藝術(shù)游戲狀態(tài)中去,更不是為了藝術(shù)之名而搞書法的?!?br>C.也有人問了:“老師啊,那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當今有位書協(xié)領導說現(xiàn)代人的書法‘尚式’對嗎?”
我說:“書法的藝術(shù)性質(zhì)的發(fā)展形態(tài)和崇尚什么,這是時人創(chuàng)造、后人總結(jié)的一個大問題,沒有錯的。至于現(xiàn)代人尚式,按我來看,今人的書法、美術(shù)等藝術(shù)形態(tài)都是尚權(quán)、尚錢、尚吹的一個特殊時期,等后人去評價或蓋棺定論吧。”
D.還有人問:“老師,書法的文化和意義是什么?”
我說:“講起來這個話題太長,簡說之就是,文字學、書法學、繪畫學要與哲學、宗教學、中醫(yī)學去關聯(lián)的,這些又要與天文學、地理學去關聯(lián),在對藝術(shù)的高度濃縮與提煉中又要反映到生命學的本體上來,一切不能以人文原則的藝術(shù)都是扯淡,脫離了人的基本屬性講什么都是空談,不論文化的還是藝術(shù)的,乃至資本的還是金融的。就甲骨文研究的問題,不要輕易迷信當今某些文字專家的權(quán)威,或某些專家編寫的字典,或許他們的思想出發(fā)點建立在為了項目套現(xiàn)、職稱晉升、仕途升遷等功利主義之上導致思維和認識有偏差,我們需要客觀的、冷靜的、科學的去對待辨析?!?br>E.也有粉絲問道:“學習研究甲骨文不學習書法藝術(shù)可以嗎?”
我說:“沒生過娃就不知道肚子有多痛,站著說話不知道腰疼。與文字打交道,特別與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打交道,您若不去學習書法,不熟悉刀刻,不明白刀刻與毛筆書寫的關系,不厘清文字的形體結(jié)構(gòu)與文字的書寫形態(tài),那你只能隔山打牛了。過去的王國維、羅振玉、郭沫若、董作賓、胡厚宣等甲骨文學者為什么能夠從研究中發(fā)現(xiàn)真知呢?因為他們重視文字理論也更重視文字實踐,藝術(shù)的靈性是文字靈性的必然性。只有當你用心的去寫毛筆字,學習中國美術(shù)史、書法史、文字史、社會風俗等的時候你才能感知、感覺到古人對文字是怎么認知和使用的,以及古人想通過文字要表達什么呵。不學書法,不寫毛筆字,不遍臨100多種碑帖,那講要甲骨文,要講金文、簡牘等文字等于是糊弄人,或自我遣興娛樂而已!”
F.復有人問:“老師,我寫的甲骨文書法評委專家說我寫錯字了,我也是遵照甲骨文字典或者字帖寫的,這又怎么說呢?”
我說:“正好將今天微聊一段摘此供思:‘呵,不要把<國家寶藏>娛樂性的電視當那么回事了,讓他們做歷史文化學術(shù)性質(zhì)的欄目,那是找錯門了,理解萬歲,他們讓影視演員坐場調(diào)侃就已經(jīng)不是在講國家寶藏而是玩玩國寶而已。反思一下,我們的萬年華夏文化如今不自信且大面積的爛腐、專家們冒泡泡還不是近幾十年的電視首當其要的傳播功勞嗎……就好像甲骨文書法一樣,寫甲骨文的把錯誤字寫出來了,這應該首要的追責編寫《字典》者,可是專家們卻說寫甲骨文的要去研究文字學、甲骨文等等……如果回過頭去仔細發(fā)現(xiàn),說這些話的專家(含編寫《字典》的)大都不會寫書法,而且更不懂書法藝術(shù)是什么……于是就出現(xiàn)了甲骨文書法在普及過程中涌現(xiàn)出總有那么些專家們胡扯胡講的局面了呵……當然我是就事論事,不是否定所有專家學者勞動汗水與可取可用且有益有價值的成果的。’”
備注:原創(chuàng)文稿不易,多轉(zhuǎn)發(fā)分享點賞就行,祝四海升平,一切吉祥如意!2021年2月6日 楊牧青于北京 查看更多2021-02-07 19:49:56 12 0 1866 -
周鵬飛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近日大咳不止、嗓干肺燥、振腦欲裂、痰阻氣滯
今忽悟咳之道規(guī):亦如道法、兵法、書法?痰深不宜張嘴咳、涼氣一激、咳必烈。痰淺宜張嘴大咳、痰震出?真是張弛有度、收縮留余、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人生活著就是 就是樂趣、活著就是道理之樂、無關權(quán)富病苦……苦中作樂、何其舒服?
--周記心悟
《獨坐茶思詠志》
獨坐荒秋似近冬,
身老志冷漸稱甕。
偶憶青春鐵血日,
劍氣橫掃朱家孔。
集思勃念對陽明,
心力堅附萬丈松。
今時茶興勃高志,
禪雄一嘯制毒龍。
君言吾心玄似僧,
皮糙肉苦慕長庚。
巡天高踏星斗七,
堅慰今生作墨丁。
筆閥千秋耕八代、
謝官脫帽斥公卿,
人間正道演滄桑,
勢把心力付縱橫。
--周鵬飛心趣 查看更多2021-02-07 14:36:16 16 0 1788 -
已認證2021-02-07 14:19:28 5 0 2458
-
已認證
尚建國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一百分不算滿分”藝術(shù)貴在創(chuàng)新,永遠沒有止境!
人老了,昨天中午吃的啥飯已經(jīng)忘懷,但幾十年前經(jīng)歷的事情卻記憶猶新!
上世紀六十年代初,那時候鄉(xiāng)村沒有電視,偶爾聽說鄰村要演露天電影,會激動好一陣 村要演露天電影,會激動好一陣子。
十歲哪年,我就讀的老煙莊小學競?cè)灰M織三年級以上的學生進城看“話?。 保莻€興奮啊……。
可能是興奮過度、還是貪玩成性?我回家忘了跟家長伸要看“話劇”的票錢!第二天當全班同學列隊進城看“話劇”時,我自然沒能成行!
“話劇”沒看,但我卻記住了那個“話劇”的劇名《一百分不算滿分!》,并且把這個“話劇”名記了近六十年!
《一百分不算滿分》話劇名,伴隨著我經(jīng)歷了文化大革命的顛簸、讀書無用論的沖擊、復課鬧革命的折騰、返鄉(xiāng)務農(nóng)的無奈、……以及在軍營的錘練和下崗后的重生!
那有什么“無須揚鞭自奮蹄!”,如果說在下比較自悟努力,很大的一個原因就是記住了那個話劇名;《一百分不算滿分!》
有誰還記得老師多次重復講過的《一百分不算滿分》的話劇情節(jié)?
謝謝各位看官駐足關注!阿彌陀佛! 查看更多2021-02-07 14:18:37 12 0 2081 -
已認證
尚建國收藏日記 對話
2020年“鑫港集團”朱梅元董事長,先后為扶貧、基礎教育、公益事業(yè)捐款四百多萬,功德顯赫,佛緣滿滿!
彌勒佛慈悲,愿佑“鑫港集團”2021年事業(yè)有更大發(fā)展,牛氣沖天,再創(chuàng)輝煌!
阿彌陀佛!2021-02-07 14:16:55 5 0 2019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直播講稿:甲骨文“年”字解讀
網(wǎng)絡直播抖音號:187 8149 447
時間:2021年2月1日早午
示意文字:年
文字形體的大概類歸:簡體字-繁體字/楷行草隸-小篆/簡牘-金文/大篆- /楷行草隸-小篆/簡牘-金文/大篆-甲骨文/圖紋。
講解:楊牧青,號草坪先生、法青居士。專職從事書法、國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甲骨文與上古文化研究,智庫決策與企業(yè)文化戰(zhàn)略規(guī)劃。善甲骨金文書法,工楷行草隸榜諸體;擅水墨大寫意山水,兼人物、花鳥畫,多藝術(shù)、文化、社會評論,撰有近百余萬字文論,從藝術(shù)創(chuàng)作到學術(shù)思想業(yè)已形成風格鮮明、觀點獨到的體系。
力倡并主導“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和“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是新時代甲骨文信息綜合研究和上古文化研究獨立學者,全球把甲骨金文以書法形式推上區(qū)塊鏈的第一人,水墨三晉、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華山與陜西八景·楊牧青書畫文化行發(fā)起者、主創(chuàng)藝術(shù)家,也是較早開展中國書畫國學系列公益講座走進重點社區(qū)/院校/企業(yè)發(fā)起者、主講人。
上期直播講稿:
云雨雷電神字與文化與生命的講解
甲骨文“天”字解讀
古文字“地”字解讀
甲骨文“時”字解讀
古文字“空”字解讀
古文字“春”字解讀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一下有關“年”字的內(nèi)容,馬上要過年了,在這里恭祝大家新年行好運,六時吉祥。當然行好運前提是要做好人,天道不遠人,人常欺天者有之。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從古到今,講年的,說年的,寫年的,畫年的……人太多太多了,異彩紛呈,各有特色。但是,先生我還得要就“年”來解讀的,期以年年與諸位同在,期以年年與大家共歲!
中國的文字種類很多,漢字是國之主體,文之命脈,所以我就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為主,通過網(wǎng)絡平臺陸續(xù)分享文字與書法、與文化、與生命的關系。前面已講了云、雨、雷、電、神、天、地、時、空、春九個字,每一字大都不以約定成俗的“意思”去解讀的,為此也引起了不少討論。
過去我對帝、黃、皇、堯、殷、商、周、文、學、孔、鼎、康等字也有解讀片段,以及對《山海經(jīng)》和盤古氏的論述、伏羲氏的解析、軒轅黃帝故里和行跡、堯王故里和行跡、大禹故里和行跡,還有夏人起源和夏文化生成等,陸續(xù)整理成網(wǎng)絡文稿已發(fā)出,歡迎大家繼續(xù)關注和支持,隨著“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和“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縱深研究,在廣為傳播與慧識共鳴中訖以海內(nèi)外共鑒。
在這里,把“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的幾句話再復述一下,許多文稿中有,網(wǎng)上能查到,看得見,即:“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梳理上下一百萬年人類上古文化脈絡,以華夏文化文明為主源,辨析世界文明來龍去脈,探究中華文化五萬年路徑,確立中華文明三萬年觀念,亟需改觀中華文明五千年乃至八千年欠妥不準確的說法!”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論斷,需要與“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有關論述相互參讀,不是單一的。
年字,傳統(tǒng)的說法是“形聲字”,按我說應是象形加指事、加會意的一個字。年是名詞,《紅樓夢》:“接襲人家去吃年茶?!币灿行稳莸脑~性,《儒林外史》:“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br>年,是地球環(huán)繞太陽公轉(zhuǎn)一圈的時間單位,周期約需365又1/4太陽日(天),從而產(chǎn)生了年代、年紀、年節(jié)、年歲、年豐物阜、年方二八、年高望重等意思。
還有“年”姓,比較少,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7位,又讀ning(佞)或xìng(倖)。如,《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豆騻鳌は迦辍罚骸攴??!夺屛摹罚骸暌糌?。’《傳》作‘佞夫?!薄度f姓統(tǒng)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币徽f,年姓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襄公之后,以先祖名字為氏。《路史》記載:“齊太公后有‘年氏’。”又說,年姓源于契丹族,出自唐朝時期契丹族‘遙輦氏’部落聯(lián)盟,以部落名稱漢化改姓為氏。復又說,年姓源于羋姓,出自元末明初年遇春(本名嚴遇春),屬于音訛改姓為氏。再說,年姓源于滿族,尼雅氏、查拉里氏(賈拉喇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清代有個影響很大的將軍“年羹堯”,據(jù)說現(xiàn)在西寧的年姓就是其后裔。年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按以甲骨文字體結(jié)構(gòu)和本義,估計能追溯至神農(nóng)氏的農(nóng)耕時代。
通常的說法是,“年,名詞,形聲。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負禾。小篆字形,從禾,千聲。本義:年成,五谷成熟。”(見“國學大師網(wǎng)”收錄,順次更要感謝這個網(wǎng)站給我們提供了許多許多學習和參考資料。)東漢許慎(約58年-約147年)《說文解字》:“秊,谷孰也。從禾千聲?!蹦纤魏矅?074年-1138年)《春秋傳》曰:“大有秊。奴顛切?!薄豆攘簜鳌ば辍罚骸拔骞却笫鞛榇笥心?。”《詩·周頌·豐年》:“豐年多黍多秊?!边€有許多“年”字的解釋就不一一列示了。
一個甲骨文,或一個古文字,就是一段故事,一段歷史,隱含著華夏先民的無上智慧,映現(xiàn)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必須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才能談人文,否則一切都是妄說!
從甲骨文“年”字看,為什么是一個禾上人下的形體結(jié)構(gòu)呢?為什么又把五谷成熟當作年呢?這些都要向上追溯著去探究的。上古農(nóng)耕時代的黃河、長江流域以“北黍南稻”為其生活糧食。黍以黃米為主,也有白、紅色的,不僅北方人用黍做飯,而且用黍還可以釀酒??脊虐l(fā)現(xiàn)可知,華夏先祖種黍、種稻、釀酒的生活方式距今已有六千多年乃至上萬年了,其悠久的歷史文明和文化傳承,對后來的文字產(chǎn)生毋庸置疑會有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特別古人善于擅長觀測日、月、星運行規(guī)律的天文星象思想對文字形成產(chǎn)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與人以彰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類以八卦,將主觀世界的抽象的物象寓意以客觀世界的形象的圖文方式展現(xiàn),呈現(xiàn)觀鳥獸之跡,體類象形而制文字……是古人造字的基本原理和根本法則。
因此上,“年”字不僅表義了古人以禾苗成熟為“年”的輪回時限,而且也是通過長期的對天文地理觀察總結(jié)賦予人文教化的一個具體表現(xiàn)。同時,也告訴人們要以“年”的內(nèi)涵去處事處世,人取禾的生死、貢獻之象而制定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和標準,以至表達人們的愿望訴求。特別如甲骨文《佚.679(甲)》、西周青銅器銘文《庚贏卣·集成5426號》、戰(zhàn)國晚期《廿年矩末弓》及異體字千+力、千+萬、兩小三角+星(其實是表義日、生的意思)等字,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在“年”中,能引起人們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年獸故事”。通常說,“年獸又稱‘夕’,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惡獸。相傳古時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獸就會進攻村子,凡被年獸占領的村子都遭受到殘酷的屠殺,頭上的犄角就是武器。人們利用年獸的三大弱點,放爆竹(會嚇壞年獸),貼春聯(lián),驅(qū)趕年獸的進攻。為了防止年獸的再次騷擾,放爆竹、貼春聯(lián)漸漸成為節(jié)日習俗,春節(jié)由此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之一。”(見“百度百科”詞條)
其實,年獸故事是人們一種逐吉避兇的精神信仰和對生活安定的美好向往,是人們對生活生存的心理暗示和安慰。當下及今后,我們不能再次局限于神話故事當中去,不要認為古人就是原始的、愚昧的、蠻荒的,而是要把古人對客觀世界的人文精神發(fā)掘出來,以益于人之智慧和文明的創(chuàng)造!
根據(jù)我對古文字的本義識讀和意象感悟及對《山海經(jīng)》的研究解析?!澳戢F”并不是一種兇惡的動物,而是上古時期族群具有巫覡之術(shù)的頭領。他們代表著上天神帝之權(quán)的象征,是巫覡、司天監(jiān)或醫(yī)翳之人,故在太陽回歸之“時”就要扮演一種角色來到族群(村子)發(fā)揮自身“祭祀/宗教意義”的功用。他們或為神農(nóng)氏的后裔,喜歡紅色以象紅彤彤的太陽,頭戴牛角形的面具,身著本族群圖騰徽識的衣服,手持代表“豐年”的嘉禾,念著各種咒語,跳著舞……祈求“上天”能對“族群”帶來和順、平安——和順一族納百富,平安二字值千金。
最后,我再為大家分享一下,也是比較重要的內(nèi)容:
中國的漢字經(jīng)過至少三千三百多年的積累至今,數(shù)量已經(jīng)龐大,多達近十萬個字,真、草、隸、篆等形體也是極其復雜多變的。
就甲骨文字來說,歷120多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從約15萬片龜甲獸骨殘片中研究、考釋、摘編,當前統(tǒng)計含一字多形的約6211字(見曹錦炎主編《甲骨文字形表/增訂版》),單個字頭的約4500多字(見安陽學院 “殷契文淵”字庫),能用楷體“隸定”的約2700多字(其中,已釋讀的約1200多字,見徐中舒編著《甲骨文字典》、于省吾編著《甲骨文字詁林》、黃德寬主編《商代甲骨文字形表》、馬如森編著《殷墟甲骨文字實用字典》、陳年福編著《實用甲骨文字典》、劉興隆編著《新編甲骨文字典》、劉釗、馮克堅合編《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
當前,我根據(jù)海內(nèi)外甲骨文學術(shù)研究狀態(tài)和國際性或國內(nèi)重要的甲骨文書法展覽信息(以2019年底為準)粗略估算,“體制內(nèi)”還在世的甲骨文研究者大約三千多位(如社科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院校的教授、研究生),加上國外的估計也就五千多人(以日本、英國、美國“漢學研究”為反映點)。
能進行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或以書法為名介于學術(shù)性半研究狀態(tài)的約三萬多人(這些人大都是“體制外”屬于民間的、社會的。)最奇葩的現(xiàn)象是,當今搞甲骨文專業(yè)學術(shù)研究者,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竟然不會寫“書法”,甚至不懂“書法藝術(shù)”是什么,拿起毛筆寫的(如題簽、祝賀等)那些“甲骨文”比小孩子初學甲骨文書法寫的還差勁。特別一些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學術(shù)研究者,沒有了羅振玉、胡厚宣等前輩那樣既能學術(shù)研究的深度又能書法藝術(shù)的境界。
同時,在“甲骨文熱”的趨勢中平常一些專業(yè)從事書法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在沒有任何古文字和甲骨文、金文學習、訓練、積累情況下就“上馬”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并把“作品”推向大眾,投向市場。更甚者,有的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之便大談大講甲骨文如何,金文如何,古文字書法又如何如何的……等等,拋出一些混淆視聽的言辭和論調(diào),不以羞愧先人為恥辱,而以自覺超越古人為光榮。
就今年來看(2021年1月底),隨著國家層面對“古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重視,近多年來喜歡、熱愛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人多有數(shù)千萬眾,可謂是后勁十足,春天在望,草木欣榮!
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在線數(shù)據(jù)檢索全部“甲骨文”信息時有七萬七千多條,其中“甲骨文論文”有五萬五千多條。在安陽學院“殷契文淵”字庫介紹中說收錄了兩萬多篇論文……這些“數(shù)據(jù)與信息”可以反映出學人們對甲骨文的熱愛和重視,及其付出的辛苦工作和勞動成果。當然,還有許多“體制外”的民間的、社會的甲骨文研究者資料和信息看樣子是由于“沒有出版物或期刊論文發(fā)表”原因被錄入數(shù)據(jù)庫中,這是非常遺憾的!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一切學術(shù)資料和信息除了涉密的之外都是公開的,期望國家機構(gòu)和部門對這些流落于“體制外”如流浪星星一樣的甲骨文研究者要重視,給予及時的解決。我深信,“古文字與中華文明發(fā)展傳承”不是圈子內(nèi)玩的事情,也不是金字塔尖上跳舞的,如果忽略、輕視民間的、社會的智慧和力量,那將是一種最愚蠢的做法,中華民族發(fā)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獻。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辭,按我的“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觀點去看,重新去解讀,今已被專家學者釋讀出的除了常見的三五百字可共識之外,其余在“釋義解讀”上大都是有偏差的,或錯釋誤解的。關于這些問題我已經(jīng)寫了許多“甲骨文非卜辭說”的文稿,有待時日慢慢縱深研究和解讀罷了。
甲骨文解密方法有五,一者,天象為源,生命為本。二者,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三者,以象取形,昭示民生。四者,神人共識,入于時境,拆合構(gòu)件,窺其妙用,不應以今之眼觀所知而標準于古之眼觀所得。五者,清除卜辭陰霾,回歸契字本來,窮究點畫因由,形音義理共參,窺天鑒地察于人文始識甲文骨字之根由。
另,金文/大篆是長達800多年的周王朝使用的主體文字,上接晚商甲骨文,下啟漢代隸書,前后延續(xù)約1000多年,至今成為中國書法藝術(shù)瑰寶之一。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辭,它是商王朝使用的主體文字,是延續(xù)夏王朝圖紋式的文字進行改革變化的,成熟的涌現(xiàn)在商中晚期的270多年之間,至西周早期后開始停止使用。自1899年從殷墟發(fā)現(xiàn)以來成為一門國際性的學術(shù)研究對象,是研究夏商周三個王朝的重要媒介支點,更是中華文明探源的入門鑰匙之一,也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瑰寶之一。就書法藝術(shù)層面來講,又將必會成為國際性的重要藝術(shù)形式之一。(參見《糾正:甲骨文不是商王朝凡事都要占卜之辭的文字》一文)
A.還有人問我:“老師好,學書法不寫楷書(如唐楷)能行嗎?”
我嚴格的講:“不行!堅決不行的!不寫楷書就不是一個書法家,是忽悠日鬼人的書法家而已。如果開始不寫楷書,打不下楷書的底子,上來就行行草書或甲骨篆書等,將來會落下書法氣息韻致不足的后遺病癥……”
B.有人反問我說:“老師,甲骨文、篆書都不是楷書,難道商周先秦的人都不是書法家嗎?”
我說:“一者,準意義上的書法家這個稱謂是秦漢時期形成的,至漢晉才定性定論的。先秦時期的人沒有書法家的思維傾向和名稱概念。二者,那是你不清楚什么是楷書,而是被一般的習俗的楷書觀念束縛了,更不明白‘以楷作則’的核心是什么。商周先秦人用毛筆書寫或契刻時時非常認真的,他們對筆畫的處理態(tài)度就是‘楷則’,而且對文字的敬畏之心是不同一般的,不會陷入文字藝術(shù)游戲狀態(tài)中去,更不是為了藝術(shù)之名而搞書法的?!?br>C.也有人問了:“老師啊,那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當今有位書協(xié)領導說現(xiàn)代人的書法‘尚式’對嗎?”
我說:“書法的藝術(shù)性質(zhì)的發(fā)展形態(tài)和崇尚什么,這是時人創(chuàng)造、后人總結(jié)的一個大問題,沒有錯的。至于現(xiàn)代人尚式,按我來看,今人的書法、美術(shù)等藝術(shù)形態(tài)都是尚權(quán)、尚錢、尚吹的一個特殊時期,等后人去評價或蓋棺定論吧。”
D.還有人問:“老師,書法的文化和意義是什么?”
我說:“講起來這個話題太長,簡說之就是,文字學、書法學、繪畫學要與哲學、宗教學、中醫(yī)學去關聯(lián)的,這些又要與天文學、地理學去關聯(lián),在對藝術(shù)的高度濃縮與提煉中又要反映到生命學的本體上來,一切不能以人文原則的藝術(shù)都是扯淡,脫離了人的基本屬性講什么都是空談,不論文化的還是藝術(shù)的,乃至資本的還是金融的。就甲骨文研究的問題,不要輕易迷信當今某些文字專家的權(quán)威,或某些專家編寫的字典,或許他們的思想出發(fā)點建立在為了項目套現(xiàn)、職稱晉升、仕途升遷等功利主義之上導致思維和認識有偏差,我們需要客觀的、冷靜的、科學的去對待辨析。”
E.復有人問:“老師,我寫的甲骨文書法評委專家說我寫錯字了,我也是遵照甲骨文字典或者字帖寫的,這又怎么說呢?”
我說:“正好將今天微聊一段摘此供思:‘呵,不要把<國家寶藏>娛樂性的電視當那么回事了,讓他們做歷史文化學術(shù)性質(zhì)的欄目,那是找錯門了,理解萬歲,他們讓影視演員坐場調(diào)侃就已經(jīng)不是在講國家寶藏而是玩玩國寶而已。反思一下,我們的萬年華夏文化如今不自信且大面積的爛腐、專家們冒泡泡還不是近幾十年的電視首當其要的傳播功勞嗎……就好像甲骨文書法一樣,寫甲骨文的把錯誤字寫出來了,這應該首要的追責編寫《字典》者,可是專家們卻說寫甲骨文的要去研究文字學、甲骨文等等……如果回過頭去仔細發(fā)現(xiàn),說這些話的專家(含編寫《字典》的)大都不會寫書法,而且更不懂書法藝術(shù)是什么……于是就出現(xiàn)了甲骨文書法在普及過程中涌現(xiàn)出總有那么些專家們胡扯胡講的局面了呵……當然我是就事論事,不是否定所有專家學者勞動汗水與可取可用且有益有價值的成果的。’”
備注:原創(chuàng)文稿不易,多轉(zhuǎn)發(fā)分享、多贊賞就行,祝四海升平,一切吉祥如意! 查看更多2021-02-03 11:48:06 6 0 1901 -
2021-02-02 15:42:47 6 0 1616
-
已認證
石廣生生活日記 對話
經(jīng)過七八天的野外集訓式寫生,每個人都帶著一身淡淡的梅花花香和滿滿的學習收獲歸來。
感謝方楚雄老師林淑然老師的悉心指導,感謝同學們的一路同勉同行,感謝給予幫助的所有朋友。2021-02-02 15:38:16 8 0 1657 -
已認證2021-02-02 15:34:21 34 0 1893
-
已認證2021-02-02 14:54:13 4 0 4600
-
已認證2021-02-02 14:46:52 21 0 2469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焦墨畫--生命靈魂共同體”童心寫歷(60)
焦墨佛造像最重要的是要有生命和靈魂。好畫,有靈魂,有生命。有生命的畫必定是有思想有愛心,這個生命力是作品存在的最好精神靈魂,可以叫生機,頑強的向上的力 頑強的向上的力量,不屈的進步達到極致的意志…總之給觀者無形的生命和力量與希望。
作品首先從人性走入靈魂技藝精湛,看作品是瞻仰作品生命力和靈魂,有層次到表達方式都有不一樣技法,就有不一樣的無從比較,真正好的作品,最好的表達就開始了生命層面的精品,這是寶玉,是人類或者說生命體共通的,是無價的。
不需要解說翻譯,不論什么階層,什么知識水平,什么地域的人,都基本通體的一目了然,總之,中國焦墨藝術(shù)加油!
--馬培童童心寫歷(60)“焦墨生命靈魂共同體” 查看更多2021-02-02 14:11:53 5 0 1131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焦墨是我最愛,使我留戀”童心寫歷(56)
焦墨是我最愛,使我留戀,讓我最為難忘。在我創(chuàng)作來,焦墨系列創(chuàng)新作品中尤以《泰國帖金佛》讓我最為難忘。佛是我生命的象征,佛之精神猶如我生命之意義與價值,無 意義與價值,無論是剛畫的初成,還是作品完成,都有著不同意義千年文化觸合和哲學指向,都可以從文化的層面加以解讀。
對創(chuàng)作的思考也是對生命的一種詰問。反復地用各種方法,不斷地畫畫,其實也是對自我內(nèi)心的一次次問答,畫家的任務和使命就是要提出問題,而不是回答問題。是用視覺的形象來表達對生命的理解,能讓人們從我的作品中讀出你提出的問題了,是一件很困難、很不容易的事。不管這些問題是尖銳的、和善的、敵意的還是反叛的,它都應該是找內(nèi)心世界的流露,是極其珍貴的。顯然我也是正在這樣做,把一成內(nèi)心的秘密向觀眾道來。
--馬培童童心寫歷(56)“焦墨是我最愛,使我留戀”
查看更多2021-02-02 14:10:17 24 0 1884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焦墨畫的寫與意”童心寫歷(53)
焦墨畫寫和意,遠觀象寫實,近觀是意象,在近是符號,寫意的焦墨畫“最顯著的美學特征是寫的性質(zhì);“中國畫本質(zhì)就是寫意精神”;“寫意精神”也是中國焦墨畫的精髓。
的精髓。
寫意、意象, 就是“似與不似之間”,我還可以把寫意當工筆來畫,粗中有細。表現(xiàn)客觀物象的程度,客觀物象本身,把0點作為徹底擺脫或工或?qū)懙奈锵髽O端狀態(tài)(已屬抽象繪畫范疇)。也已經(jīng)屬于“主觀寫意”或“意象”化的范疇。由此可見,焦墨的寫實、工筆、寫意、意象的概念是相對而言的,很難量化。
“似與不似之間”的偏側(cè)度,很難嚴格界定,寫實、工筆、寫意及意象,本質(zhì)上都是主觀抽象而來,都是寫意的、意象的。當然,“意象、寫意” 作為一種藝術(shù)樣式冠名的語符,畢竟還是有其摸糊的共識性。所謂意象,可及老子的“大象無形”。焦墨畫的“意象”和“寫意精神”,也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
--馬培童童心寫歷(53) 查看更多2021-02-02 13:55:09 9 0 1638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焦墨畫的話語權(quán)”童心寫歷(51)
當前焦墨技法有其局限性。越來越傾向?qū)莨P骨墨過度索取,研發(fā)。表現(xiàn)對石窟的刻石皴法。發(fā)揮焦墨天人合一的思想,不僅是對自然的尊重,也是對人類自身的尊重。
寄情焦 。
寄情焦墨,勵志黑白,轉(zhuǎn)換陰陽,表達哲學,對自然的熱愛,提倡奮發(fā)進取,樂觀有為,處世之道,積極的思想應該強調(diào),在筆刻中更應該體現(xiàn)這些。發(fā)揮焦墨的想象空間,把現(xiàn)實的東西加入無限延伸,讓觀畫者可以發(fā)揮豐富的想象力。
推崇剛?cè)嵯酀霓q證思維。講究虛實結(jié)合,張馳有度?!拔曳ㄈf象”即用自己的藝術(shù)眼光和表現(xiàn)手段,描繪藝術(shù)中的真界。我法應用有別他法,意象應是對真善美的理想化,和探索的時候,往往重理念,重技法,技法是準確表達理念同時感染觀,保持技術(shù)是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新之必備,技術(shù)要不斷進取才能得到發(fā)展,追求創(chuàng)新,用更多的“我法”發(fā)展焦墨,讓中國焦墨影響世界,用精神來帶動物質(zhì)。就是要讓中華文化的精神內(nèi)涵,為世界所理解和贊同,這是一個文化大國的歷史責任,也是中國焦墨的責任。
新傳承主義體現(xiàn)在焦墨藝術(shù)的創(chuàng)作中,包括思維方式,哲學思想,崇拜的慣性,而在藝術(shù)價值觀的認知上,深入探究中華文化的深刻內(nèi)涵。有求索精神,進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實踐。具有絕對的話語權(quán),其實中華文化具有獨立的品格,在一個被世界所關注所解讀的最佳時期,中國焦墨作為中國文化載體的一部分,應當把優(yōu)秀的美學思想和博大的情懷昭示于世。提升中國畫焦墨在世界藝術(shù)格局中的話語權(quán)。
--馬培童記童心寫歷(51) 查看更多2021-02-02 13:52:36 12 0 1621 -
劉曉寧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香香漫畫,給蓮姐定制一張,她要拿著佛塵,坐在鹿上。您提要求我來畫;
今天很遺憾,沒有去參加和師父師兄們的聚會,畫張漫畫,把自己也畫進去。2021-02-02 13:41:49 15 0 2050 -
劉曉寧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安靜是品,清靜為性,寧靜生明,恬靜成美?;蛟S是年齡改變吧,總覺得寧靜是一朵花,靜靜地開放,不求人欣賞,亦不在乎總被忽視,只想做一個安靜的自己,靜而不躁,靜而不爭,靜而不亂,靜中生慧,靜中養(yǎng)美,靜中養(yǎng)心 ,靜中反思……靜,讓生命的美麗自然地綻放,看花開花落,聽流水孱孱,淡定的心,就會浮生出絲絲縷縷的詩意,繁雜的生活就會變得很美好,愛與恨,得與失,都會變得淡漠而遙遠,做一個簡單知足的平凡人,心也簡單,人也簡單!
這都是我們鄉(xiāng)村暖居空間的照片,每天蝸牛般的速度一點點搬運,整理,一個月的時間了,還有很多沒有做好生命的美麗,從來都是在安靜中領悟。
游客總問我,住這里會害怕嗎?無聊嗎?可能有的人會吧,習慣了獨處,除了打造空間,就是看書寫字畫畫,很多事情可以做,怎么會無聊呢。
查看更多2021-02-02 13:40:28 16 0 1643 -
安士勝收藏日記 對話
無論多忙,每至歲末年初都有一個固定項目,和幾位朋友聚一次,寫寫畫畫聊聊侃侃,總是如此愜意。大抵古代文人雅聚也是如此吧!
2021-02-02 11:58:22 7 0 1740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直播講稿:古文字“春”字解讀
網(wǎng)絡直播抖音號:187 8149 447
時間:2021年1月30日早午
示意文字:春
文字形體的大概類歸:簡體字-繁體字/楷行草隸-小篆/簡牘-金文/大篆 字/楷行草隸-小篆/簡牘-金文/大篆-甲骨文/圖紋。
講解:楊牧青,號草坪先生、法青居士。專職從事書法、國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甲骨文與上古文化研究,智庫決策與企業(yè)文化戰(zhàn)略規(guī)劃。善甲骨金文書法,工楷行草隸榜諸體;擅水墨大寫意山水,兼人物、花鳥畫,多藝術(shù)、文化、社會評論,撰有近百余萬字文論,從藝術(shù)創(chuàng)作到學術(shù)思想業(yè)已形成風格鮮明、觀點獨到的體系。
力倡并主導“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和“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是新時代甲骨文信息綜合研究和上古文化研究獨立學者,全球把甲骨金文以書法形式推上區(qū)塊鏈的第一人,水墨三晉、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華山與陜西八景?楊牧青書畫文化行發(fā)起者、主創(chuàng)藝術(shù)家,也是較早開展中國書畫國學系列公益講座走進重點社區(qū)/院校/企業(yè)發(fā)起者、主講人。
大家好,本來“天、地、時、空”四個字分享完了,想稍作休整后再圍繞甲骨文為主線,為愛好者分享漢字與書法、與文化、與生命的關系。但,是夜讀網(wǎng)文發(fā)現(xiàn)一些民俗專家說“屬相不以立春節(jié)為算”,氣象學者又說“立春不是春天的開始”……閱后讓人驚詫不已和憂思忡忡。網(wǎng)上的留言、評論五花八門,中國幾千年來甚至上萬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怎么走到今天都不對了呢?都不行了?是古人糊涂了還是現(xiàn)代人聰明了?于是加之馬上又要“立春”了,今天就趕急有了甲骨文“春”字解讀的初見。
古中國華夏族人的“歷法”比“屬相”比“現(xiàn)代氣象學”要早幾千年甚至上萬年。屬相是對歷法再一次的通俗的、民俗的表達方式,天地地支的屬性決定著屬相的本來;現(xiàn)代氣象學是對古天文學、古物候?qū)W體系的再分化,并且是以西方現(xiàn)代物理學、化學等發(fā)展為基礎對天氣變化進行判斷的一個新學科,不能以此來推翻或淡化中華先祖的智慧結(jié)晶。不論是“屬相”還是“春天”,均是以“立春”為算的,這是正法眼藏。
“立春建寅”為始從夏代起就已經(jīng)通行通用了,以“節(jié)令”指導農(nóng)事、人事、國事等。雖然商代建丑、周代建子的為始改動,但“立春”為起始“節(jié)令”是遵循天體星辰“北斗七星斗柄指寅”和“太陽黃經(jīng)到達315°”傳承至今一件極其重要的大事情。倘若,人類沒有了北斗七星的識位辯方、沒有了太陽軌跡的運行坐標,那人類還能談什么科學,還能談什么文明?。?!
同時,我們又禁不住的發(fā)問,立春建寅為始的“夏歷”從四千多年前“夏代”已經(jīng)產(chǎn)生并普遍使用了,這足以證明古中國的夏代必然是存在的!??!但是,近現(xiàn)代考古、社會、史學等為什么又要象腦袋患了失憶癥一樣的懷疑華夏民族的“夏代”不存在并且還要花費那么大的財力、物力的代價去證實呢?非要證實給某某國際要看嗎?!難不是在某種意識作俑和鼓搗下挖了個大坑又要回填這個大坑嗎?!如果是這樣,那真就是瞎折騰、勞民傷財?shù)膶Σ黄鹑A夏先祖和當世人民了!
前面我分享了云、雨、雷、電、神、天、地、時、空八個字,過去對帝、黃、皇、堯、殷、商、周、文、學、孔、鼎、康等字也有解讀片段,以及對《山海經(jīng)》和盤古氏的論述、伏羲氏的解析、軒轅黃帝故里和行跡、堯王故里和行跡、大禹故里和行跡,還有夏人起源和夏文化生成等,陸續(xù)整理成網(wǎng)絡文稿已發(fā)出,歡迎大家繼續(xù)關注和支持,隨著“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和“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縱深研究,在廣為傳播與慧識共鳴中訖以海內(nèi)外共鑒。
春字,傳統(tǒng)的說法是“會意字”,按我說應該是會意加象形、加指事的一個字。通常的說法是,春字,甲骨文字形從艸(草/木象),草木春時生長;中間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腫部分,即剛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萬木生長?!巴汀币嗉孀髀暦?。小篆和隸變以后,“日”之外,其它部分都看不出來了。本義“春”,四季之首,俗話說:“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東漢許慎(約58年-約147年)《說文解字》:“春,推也。從艸從日,艸春時生也;屯聲。昌純切。”當然,還有許多關于“春”的詞句就此不閑說了。
春字,從甲骨文到現(xiàn)在的楷體,字的形體變化非常大,但有一個共同的“日”字符沒有變,這就是“變中不變”的秘密,也是“人雖變但道不變”的秘密。至于西漢經(jīng)學家、高官大儒董仲舒在《舉賢良對策》中說:“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變,道亦不變?!边@個 “不變”是另一層意思,他說天變了道就變了……其實這是他還沒有弄究竟、弄明白“道”真正是什么,與我以“春”字三千多年來共同的“日”字符“不變”是不同的境地。
甲骨文“春”字以“日”字外圍象草木形是對的。此草木為莽野草叢或水畔草叢。特別《甲骨文合集?8627字》這個形的“春”字,沒有寫出重要的“日”字符,說明了當為深秋黃昏后“日暮蒼山遠”的時候產(chǎn)生的一個文字景像。因是我說,古文字中“莫”、“暮”、“墓”、“幕”等都與此“春”字有關。如果有機會你去水畔蘆葦叢觀察一下太陽落山時的景象,當然手中要持一個“屯”才行,否則弄不明白。
“日”字符未變,指的是太陽。但會發(fā)現(xiàn)有不同形狀的“太陽”,這是因觀測的時間(早晨/黃昏)、地點(山頭/平原)不同而產(chǎn)生的視像投影。
還有《佚.784(甲)》《乙.5319(甲)》《甲.1154號》都沒有寫出重要的“日”字符,而且《佚.784(甲)》《乙.5319(甲)》中這個“春”字是講“標準”的,也是為對應歷法節(jié)令的。特別在春秋時期《蔡侯墓?殘鐘四十七片》那個金文的春字和戰(zhàn)國時期《郭.語1.40、41》那個楚簡的春字,通過“屯”字一個重要的“點”形符,更加的加強了“標準制定”意義和具有“指事示意”的意義。
觀歷代專家學者對“春”字的解讀誤釋,關鍵問題就是出在了中間這個“屯”字符號上了,通?!八撇菽酒仆炼?,土上臃腫部分”這種釋義和說法是偏差的,甚至是錯誤的!
在甲骨文、金文的“春”字“表象表義寓意”上,“屯”這是古人“居邑者”在觀測太陽運行軌跡時使用的一種工具,類似刻漏儀、參照儀?!熬右卣摺笔殖譁y日的工具以尋求更合適更宜居的地方,久之就形成了“屯”。人聚集留下來生存發(fā)展就是屯留、屯兵、村落(邨)的意思,這個“屯人”聚居多了就變成了“邑”,再放大就是“都”了……由是去仔細的思考一下,近時被某甲骨文研究者獲得10萬懸賞的那個“屯/蠢” 釋讀也是錯偏的呵。
一個甲骨文,或一個古文字,就是一段故事,一段歷史,隱含著華夏先民的無上智慧,映現(xiàn)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必須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才能談人文,否則一切都是妄說!
其實,整個“春”字“表象表義寓意”完整的敘述是:負責觀測太陽運行軌跡的古人(《山海經(jīng)》中 “羲和生十日”、“后裔射日”等)在莽野草叢或水畔草叢,手持觀測儀,對太陽晨昏不同的位置進行記錄,圖畫成形,以形成字,根據(jù)太陽運行的規(guī)律制定相應的標準,以“日”為核心為根本,參以“斗”對應“節(jié)令”的歷法規(guī)律指導族群的生活生產(chǎn),這是一個日、月、星并用的方法……所以就有了“立春為節(jié)令之首,為年之起始?!奔昂髞硪浴澳辍睘閱挝坏摹耙荒曛嬙谟诖骸钡日f法,及至陰陽五行、八方四維、神煞將星的納入等等,這不僅是民俗文化、現(xiàn)代氣象學文化,而且更是中華文化的根源和精魂!
最后,我再為大家分享一下,也是比較重要的內(nèi)容:
中國的漢字經(jīng)過至少三千三百多年的積累至今,數(shù)量已經(jīng)龐大,多達近十萬個字,真、草、隸、篆等形體也是極其復雜多變的。
就甲骨文字來說,歷120多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從約15萬片龜甲獸骨殘片中研究、考釋、摘編,當前統(tǒng)計含一字多形的約6211字(見曹錦炎主編《甲骨文字形表/增訂版》),單個字頭的約4500多字(見安陽學院 “殷契文淵”字庫),能用楷體“隸定”的約2700多字(其中,已釋讀的約1200多字,見徐中舒編著《甲骨文字典》、于省吾編著《甲骨文字詁林》、黃德寬主編《商代甲骨文字形表》、馬如森編著《殷墟甲骨文字實用字典》、陳年福編著《實用甲骨文字典》、劉興隆編著《新編甲骨文字典》、劉釗、馮克堅合編《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
當前,我根據(jù)海內(nèi)外甲骨文學術(shù)研究狀態(tài)和國際性或國內(nèi)重要的甲骨文書法展覽信息(以2019年底為準)粗略估算,“體制內(nèi)”還在世的甲骨文研究者大約三千多位(如社科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院校的教授、研究生),加上國外的估計也就五千多人(以日本、英國、美國“漢學研究”為反映點)。
能進行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或以書法為名介于學術(shù)性半研究狀態(tài)的約三萬多人(這些人大都是“體制外”屬于民間的、社會的。)最奇葩的現(xiàn)象是,當今搞甲骨文專業(yè)學術(shù)研究者,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竟然不會寫“書法”,甚至不懂“書法藝術(shù)”是什么,拿起毛筆寫的(如題簽、祝賀等)那些“甲骨文”比小孩子初學甲骨文書法寫的還差勁。特別一些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學術(shù)研究者,沒有了羅振玉、胡厚宣等前輩那樣既能學術(shù)研究的深度又能書法藝術(shù)的境界。
同時,在“甲骨文熱”的趨勢中平常一些專業(yè)從事書法藝術(shù)創(chuàng)作者,在沒有任何古文字和甲骨文、金文學習、訓練、積累情況下就“上馬”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并把“作品”推向大眾,投向市場。更甚者,有的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之便大談大講甲骨文如何,金文如何,古文字書法又如何如何的……等等,拋出一些混淆視聽的言辭和論調(diào),不以羞愧先人為恥辱,而以自覺超越古人為光榮。
就今年來看(2021年1月底),隨著國家層面對“古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重視,近多年來喜歡、熱愛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人多有數(shù)千萬眾,可謂是后勁十足,春天在望,草木欣榮!
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在線數(shù)據(jù)檢索全部“甲骨文”信息時有七萬七千多條,其中“甲骨文論文”有五萬五千多條。在安陽學院“殷契文淵”字庫介紹中說收錄了兩萬多篇論文……這些“數(shù)據(jù)與信息”可以反映出學人們對甲骨文的熱愛和重視,及其付出的辛苦工作和勞動成果。當然,還有許多“體制外”的民間的、社會的甲骨文研究者資料和信息看樣子是由于“沒有出版物或期刊論文發(fā)表”原因被錄入數(shù)據(jù)庫中,這是非常遺憾的!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一切學術(shù)資料和信息除了涉密的之外都是公開的,期望國家機構(gòu)和部門對這些流落于“體制外”如流浪星星一樣的甲骨文研究者要重視,給予及時的解決。我深信,“古文字與中華文明發(fā)展傳承”不是圈子內(nèi)玩的事情,也不是金字塔尖上跳舞的,如果忽略、輕視民間的、社會的智慧和力量,那將是一種最愚蠢的做法,中華民族發(fā)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獻。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辭,按我的“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觀點去看,重新去解讀,今已被專家學者釋讀出的除了常見的三五百字可共識之外,其余在“釋義解讀”上大都是有偏差的,或錯釋誤解的。關于這些問題我已經(jīng)寫了許多“甲骨文非卜辭說”的文稿,有待時日慢慢縱深研究和解讀罷了。
甲骨文解密方法有五,一者,天象為源,生命為本。二者,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三者,以象取形,昭示民生。四者,神人共識,入于時境,拆合構(gòu)件,窺其妙用,不應以今之眼觀所知而標準于古之眼觀所得。五者,清除卜辭陰霾,回歸契字本來,窮究點畫因由,形音義理共參,窺天鑒地察于人文始識甲文骨字之根由。
另,金文/大篆是長達800多年的周王朝使用的主體文字,上接晚商甲骨文,下啟漢代隸書,前后延續(xù)約1000多年,至今成為中國書法藝術(shù)瑰寶之一。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辭,它是商王朝使用的主體文字,是延續(xù)夏王朝圖紋式的文字進行改革變化的,成熟的涌現(xiàn)在商中晚期的270多年之間,至西周早期后開始停止使用。自1899年從殷墟發(fā)現(xiàn)以來成為一門國際性的學術(shù)研究對象,是研究夏商周三個王朝的重要媒介支點,更是中華文明探源的入門鑰匙之一,也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瑰寶之一。就書法藝術(shù)層面來講,又將必會成為國際性的重要藝術(shù)形式之一。(參見《糾正:甲骨文不是商王朝凡事都要占卜之辭的文字》一文)
A.還有人問我:“老師好,學書法不寫楷書(如唐楷)能行嗎?”
我嚴格的講:“不行!堅決不行的!不寫楷書就不是一個書法家,是忽悠日鬼人的書法家而已。如果開始不寫楷書,打不下楷書的底子,上來就行行草書或甲骨篆書等,將來會落下書法氣息韻致不足的后遺病癥……”
B.有人反問我說:“老師,甲骨文、篆書都不是楷書,難道商周先秦的人都不是書法家嗎?”
我說:“一者,準意義上的書法家這個稱謂是秦漢時期形成的,至漢晉才定性定論的。先秦時期的人沒有書法家的思維傾向和名稱概念。二者,那是你不清楚什么是楷書,而是被一般的習俗的楷書觀念束縛了,更不明白‘以楷作則’的核心是什么。商周先秦人用毛筆書寫或契刻時時非常認真的,他們對筆畫的處理態(tài)度就是‘楷則’,而且對文字的敬畏之心是不同一般的,不會陷入文字藝術(shù)游戲狀態(tài)中去,更不是為了藝術(shù)之名而搞書法的?!?br>C.也有人問了:“老師啊,那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當今有位書協(xié)領導說現(xiàn)代人的書法‘尚式’對嗎?”
我說:“書法的藝術(shù)性質(zhì)的發(fā)展形態(tài)和崇尚什么,這是時人創(chuàng)造、后人總結(jié)的一個大問題,沒有錯的。至于現(xiàn)代人尚式,按我來看,今人的書法、美術(shù)等藝術(shù)形態(tài)都是尚權(quán)、尚錢、尚吹的一個特殊時期,等后人去評價或蓋棺定論吧?!?br>D.還有人問:“老師,書法的文化和意義是什么?”
我說:“講起來這個話題太長,簡說之就是,文字學、書法學、繪畫學要與哲學、宗教學、中醫(yī)學去關聯(lián)的,這些又要與天文學、地理學去關聯(lián),在對藝術(shù)的高度濃縮與提煉中又要反映到生命學的本體上來,一切不能以人文原則的藝術(shù)都是扯淡,脫離了人的基本屬性講什么都是空談,不論文化的還是藝術(shù)的,乃至資本的還是金融的。就甲骨文研究的問題,不要輕易迷信當今某些文字專家的權(quán)威,或某些專家編寫的字典,或許他們的思想出發(fā)點建立在為了項目套現(xiàn)、職稱晉升、仕途升遷等功利主義之上導致思維和認識有偏差,我們需要客觀的、冷靜的、科學的去對待辨析。”
E.復有人問:“老師,我寫的甲骨文書法評委專家說我寫錯字了,我也是遵照甲骨文字典或者字帖寫的,這又怎么說呢?”
我說:“正好將今天微聊一段摘此供思:‘呵,不要把<國家寶藏>娛樂性的電視當那么回事了,讓他們做歷史文化學術(shù)性質(zhì)的欄目,那是找錯門了,理解萬歲,他們讓影視演員坐場調(diào)侃就已經(jīng)不是在講國家寶藏而是玩玩國寶而已。反思一下,我們的萬年華夏文化如今不自信且大面積的爛腐、專家們冒泡泡還不是近幾十年的電視首當其要的傳播功勞嗎……就好像甲骨文書法一樣,寫甲骨文的把錯誤字寫出來了,這應該首要的追責編寫《字典》者,可是專家們卻說寫甲骨文的要去研究文字學、甲骨文等等……如果回過頭去仔細發(fā)現(xiàn),說這些話的專家(含編寫《字典》的)大都不會寫書法,而且更不懂書法藝術(shù)是什么……于是就出現(xiàn)了甲骨文書法在普及過程中涌現(xiàn)出總有那么些專家們胡扯胡講的局面了呵……當然我是就事論事,不是否定所有專家學者勞動汗水與可取可用且有益有價值的成果的。’”
備注:原創(chuàng)文稿不易,多轉(zhuǎn)發(fā)分享、多贊賞就行,祝四海升平,一切吉祥如意! 查看更多2021-01-31 10:53:28 11 0 2091 -
陳祖松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2021年春聯(lián)揮別不平凡鼠歲,迎來新氣象牛年。
牛迎春春回大地,年接福福滿人間。
共圓中國夢,同享艷陽天。 共圓生活夢,同樂艷陽天。
人奔新夢想,生活艷陽天。 農(nóng)村新面貌,生活艷陽天。
活艷陽天。 農(nóng)村新面貌,生活艷陽天。
人奔新夢想,志搏大云天。 人揚高志氣,力搏大云天。
鯤鵬展翅,龍鳳開天。 鯤鵬展翅,宇宙翱翔。
農(nóng)村幸福,水土養(yǎng)人。 山清水秀,春暖香濃。
人生忙碌奔夢想,智慧發(fā)揮造乾坤。
山清水秀新屋下,房雅樓高好風光。
山清水秀風光好,春暖香濃景色新。
山清水秀風光好,鳳舞凰飛景象新。
山清水秀風景好,春暖花開氣香濃。
綠水青山金寶地,蒼松翠竹艷陽天。
陽光朝氣騰大地,綠水青山映藍天。
陽光春風騰大地,山水朝氣映藍天。
春風暖氣回大地,綠水青山映藍天。
春光惠風騰大地,綠水清氣映藍天。
人奔夢筑忙歲月,春暖花開秀乾坤。
凱歌高奏辭舊歲,春節(jié)團圓樂新年。 查看更多2021-01-30 16:03:45 7 0 1991 -
13629047877收藏日記 對話
元代古瓷器元青花筆洗,器形規(guī)范厚重古樸,青花發(fā)色純正,品相保存完整,是件不可多得的藝術(shù)財富。有意收藏請看好直接留言聯(lián)系我。
2021-01-29 23:38:30 5 0 1567 -
鑒藏文化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展訊 | 且顧且瞻——崔大有庚子作品迎春展
一年終了,多少要有些個總結(jié),回顧昨天,計算得失,并展望下明天,常立志的人總要制定些計劃,無甚新意,如此便似了立長志。雖說過去已往,現(xiàn)在不住,未來未來,不需 現(xiàn)在不住,未來未來,不需執(zhí)著。然生而為人,畢竟做事,總要執(zhí)著。
人之所著,各有分別,亦不過身之內(nèi)外。舍他言我,我亦是他。我之所著外者,家樂身安,天予一子。我之所內(nèi)著不過四者。書,意含雙關。先是讀書,今年讀書算來寥寥,頗覺怠惰,除卻雜念幾部閑經(jīng),其他多是消遣?;仡^思量,時間或多被書課所占,伏天幾乎一日兩通帖過。幸而,功夫未曾枉費,不比古今,不參他人,自覺往日之書已不足觀,甚慰。畫,越發(fā)覺得前人已備,古法已周,再難增益。所以總有遺憾,也不乏驚喜,不過與古所見略同而已。我或許過于的本份,也只好在古人路上盡量的去精神趨同,面貌趨異。所以也不斷在試圖嘗試所謂的創(chuàng)作,一方面是完成自我審美需要和對原有審美對象的審美補充,也只是自我,雖然希望不只是自我。更是一種審美的自問自答,去發(fā)現(xiàn)問題,并試圖解決。當然,有時候發(fā)現(xiàn)既是解決。但畢竟想為某山增高一米永遠只能是少數(shù)幾個人的事情。首先要爬到山頂,還要受的住山下人的攻詰。至于篆刻,尚未開工,怕要等入了臘月,擇臨漢印百方,愿能得一二可用者,不復他求,此亦是年內(nèi)最后一課。藏,有好都能累此生,我也深受其苦,求不可得,卻為之所攝,樂此不疲,為之奈何。
此一道,四全是修養(yǎng),三絕是能耐,我則處在一個不三不四的年紀,雖朝三暮四但終究不離。能否未知,但心存希冀。
——元旦凌晨記 查看更多2021-01-29 19:51:58 4 0 1337 -
13526836295老付收藏日記 對話
國畫《秋波》四尺斗方寫意虎。辛已初冬,作者馮大中,伏虎堂主人。
2021-01-28 20:32:36 4 0 2104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直播講稿:甲骨文“天”字解讀
網(wǎng)絡直播抖音號:187 8149 447
時間:2021年1月25日早午
示意文字:天
文字形體的大概類歸:簡體字-繁體字/楷行草隸-小篆/簡牘-金文/大篆 字/楷行草隸-小篆/簡牘-金文/大篆-甲骨文/圖紋。
甲骨文解密方法之一:天象為源,生命為本。
甲骨文解密方法之二: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
甲骨文解密方法之三:以象取形,昭示民生。
講解:楊牧青,號草坪先生、法青居士。專職從事書法、國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甲骨文與上古文化研究,智庫決策與企業(yè)文化戰(zhàn)略規(guī)劃。善甲骨金文書法,工楷行草隸榜諸體;擅水墨大寫意山水,兼人物、花鳥畫,多藝術(shù)、文化、社會評論,撰有近百余萬字文論,從藝術(shù)創(chuàng)作到學術(shù)思想業(yè)已形成風格鮮明、觀點獨到的體系。
力倡并主導“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和“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是新時代甲骨文信息綜合研究和上古文化研究獨立學者,全球把甲骨金文以書法形式推上區(qū)塊鏈的第一人,水墨三晉、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華山與陜西八景?楊牧青書畫文化行發(fā)起者、主創(chuàng)藝術(shù)家,也是較早開展中國書畫國學系列公益講座走進重點社區(qū)/院校/企業(yè)發(fā)起者、主講人。
大家好,前兩天我分享了云、雨、雷、電、神五個字,把內(nèi)容整理成網(wǎng)絡文稿發(fā)出后,反響還很大的,朋友們熱切地期望我繼續(xù)講下去,感謝大家的熱情和關注!如果逐個逐個的字去分享下去,這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就時間上來說也不夠用,我想著選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字來分享,訖以海內(nèi)外慧者共鑒。
天,是一個集象形、會意、指事為一體的字,不是傳統(tǒng)的說法單是一個象形字,其形體構(gòu)造要分解開來看,至少有四個層面的涵義,其功用甚巨,是解開華夏上古文明一把極其重要的鑰匙,不明白“天”者,一切視為妄談。
天、人、地、時與空,要五位一體觀。八方不是平面的,八方涵蓋著九宮,九宮是渾然的圓融一體,是九維空間。佛家的十方三界也是對的。
天心不可違,人心不可欺。天,上達五萬年前的北極星,距地約400多光年,下映三萬年來華夏族人的心識。上古無國界,地域不設防,山川適宜者人則擇善處居之,大昆侖為地脈的生成處,故眾神出焉。神即人,人即神,神話即人話,人話即文化即歷史,神人共識,不要愚昧的拿宗教化愚昧的認識去理解神。人做了喪盡天良的事,那是其“神識”壞頭頂了,“靈魂”腐爛掉了!
按常見的說法是:“天,最早見于甲骨文,像正面站著的‘人’形,用方框突出了人的頭部。義同‘顛’(頭頂)。造字本義是人的頭頂,又表示人頭頂上方的無邊蒼穹,引申出天空、太空等義,與‘地’字相對?!睎|漢(約58年-約147年)許慎《說文解字》:“天,顛也。至高無上,從一大。他前切?!鼻宕斡癫茫?735年-1815年)《說文解字注》:“天,顛也。此以同部曡韻為訓也……顛者,人之頂也,以為凡高之偁……臣於君,子於父,妻於夫,民於食,皆曰天是也……至高無上……於六書為會意……如一大、人言、止戈皆是。他前切。十二部?!蓖鯂S(1877年-1927年)《觀堂集林》:“古文天字本像人形?!?br>按現(xiàn)代漢語的“詞性”劃分,分為名詞、形容詞、副詞,而“名詞”在常用詞匯語句中占多數(shù)。如,《史記?酈生陸賈列傳》:“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薄稑犯娂?雜歌謠辭?敕勒歌》:“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今我說,甲骨文“天”字的形體有五、六種之多,各具其態(tài),同時也各表其義,各寓其意,各達其用?!疤臁痹谥芮貢r期的“金文”字體中更加多了一份神圣肅穆之感,有符號標識(或族徽)的意象。公元前221年秦統(tǒng)一六國后“天”以小篆體出現(xiàn),隸書、草書、行書變化很多,后世異體“天”字衍生出三十多個。當然,大秦的統(tǒng)一是功德無量的,是劃時代的,秦始皇才真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華夏的先祖是坐地觀天且以神識上達于天而“觀天鑒地”的,這不是什么巫覡之術(shù),也不是什么心理活動,更不是歪理邪說。按現(xiàn)代時髦的話講,這是“意識態(tài)”的“量子學”呵,人可以通過自身的“靜息內(nèi)觀”等修煉方法能達到的一種方法(待有機會詳述吧)。
“天垂象,見吉兇,圣人象之;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這《易經(jīng)?系辭》中的話是千真萬確的。科學的方法是沒有錯的,科學技術(shù)與產(chǎn)品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更是沒有錯的,關鍵是現(xiàn)代人受所謂的“科學標準”束縛就不會“象”了,更不會“則”了,丟失了本真,所以認為華夏的文化有問題,認為先祖的文明是蠻荒。這是從認知的根上出了問題,加之叢林法則的資本競爭狀態(tài)中產(chǎn)生的捩氣橫生,導致無明,人們也就沒有文化自信,失去了對天、對自然、對人與人之間的敬畏之心!
天是講人的生命本體的,追根溯源,要知道爺爺是誰才能知道孫子血脈如何,爺爺與孫子這一對辯證的關系!
天字,我就略說兩類如下:
一者(如《甲骨文合集?22453號》),一個橫畫表義不同情形下的天際線,因有晝夜等,或不同的時候又要表意天球的周天線。又一橫畫寓 “天垂象”之意,不是“人”字形,下方才是表示“人”的,要說明是誰在觀察觀測天象的,所以下方的“人”字的形體結(jié)構(gòu)又各不一樣。
二者(如《甲骨文合集?17985號》),這個“天”字更具特色,一下子道破了華夏文明的玄機,三千多年前的殷商先哲們也只有等著先生我來解讀了呵:上方框不是□(圍)形,有的方框卻近似菱形或圓形的,這個方框是南方七宿之首的“井”星宿形,故《山海經(jīng)》有“重”司火正(監(jiān)測大火星)之記錄。井星今歸屬雙子座,此星明亮,代表國富民安,天下太平,如色變則動蕩不安,按大禹九州對應雍、荊之州。其它菱形的是對不同星宿觀察的結(jié)果,不一一細說了。下一橫畫依然是表義天際線,赤道經(jīng)緯,不過這個字的天際線是晴天晝觀,所以橫畫相對較長,說明人觀察的遠,看的清楚。下方依然是天垂象與人的意思。
中國的漢字經(jīng)過至少三千三百多年的積累至今,數(shù)量已經(jīng)龐大,多達近十萬個字,真、草、隸、篆等形體也是極其復雜多變。就甲骨文字來說,歷120多年來許多專家學者研究、考釋、摘編,當前統(tǒng)計含一字多形的約6211字(見曹錦炎主編《甲骨文字形表/增訂版》),單個字頭的約4500多字(見“殷契文淵”字庫),能用楷體“隸定”的約2700多字(其中,已釋讀的約1200多字,見黃德寬主編《商代甲骨文字形表》、馬如森《殷墟甲骨文字實用字典》、劉興隆《新編甲骨文字典》、劉釗、馮克堅《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若按我的“甲骨文非卜辭說”觀點去看,重新去解讀,今已被專家學者釋讀出的除了常見的三五百字可共識之外,其余在“釋義解讀” 大都是有偏差的,或錯釋誤解的,或有待時日我來慢慢解讀罷了。
最后,我再為大家分享一下:
金文/大篆是長達800多年的周王朝使用的主體文字,上接晚商甲骨文,下啟漢代隸書,前后延續(xù)約1000多年,至今成為中國書法藝術(shù)瑰寶之一。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辭,它是商王朝使用的主體文字,是延續(xù)夏王朝圖紋式的文字進行改革變化的,成熟的涌現(xiàn)在商中晚期的270多年之間,至西周早期后開始停止使用。自1899年從殷墟發(fā)現(xiàn)以來成為一門國際性的學術(shù)研究對象,是研究夏商周三個王朝的重要媒介支點,更是中華文明探源的入門鑰匙之一,也是中國書法藝術(shù)瑰寶之一。就書法藝術(shù)層面來講,又將必會成為國際性的重要藝術(shù)形式之一。
A.還有人問我:“老師好,學書法不寫楷書(如唐楷)能行嗎?”
我嚴格的講:“不行!堅決不行的!不寫楷書就不是一個書法家,是忽悠日鬼人的書法家而已。如果開始不寫楷書,打不下楷書的底子,上來就行行草書或甲骨篆書等,將來會落下書法氣息韻致不足的后遺病癥……”
B.有人反問我說:“老師,甲骨文、篆書都不是楷書,難道商周先秦的人都不是書法家嗎?”
我說:“一者,準意義上的書法家這個稱謂是秦漢時期形成的,至漢晉才定性定論的。先秦時期的人沒有書法家的思維傾向和名稱概念。二者,那是你不清楚什么是楷書,而是被一般的習俗的楷書觀念束縛了,更不明白‘以楷作則’的核心是什么。商周先秦人用毛筆書寫或契刻時時非常認真的,他們對筆畫的處理態(tài)度就是‘楷則’,而且對文字的敬畏之心是不同一般的,不會陷入文字藝術(shù)游戲狀態(tài)中去,更不是為了藝術(shù)之名而搞書法的?!?br>C.也有人問了:“老師啊,那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當今有位書協(xié)領導說現(xiàn)代人的書法‘尚式’對嗎?”
我說:“書法的藝術(shù)性質(zhì)的發(fā)展形態(tài)和崇尚什么,這是時人創(chuàng)造、后人總結(jié)的一個大問題,沒有錯的。至于現(xiàn)代人尚式,按我來看,今人的書法、美術(shù)等藝術(shù)形態(tài)都是尚權(quán)、尚錢、尚吹的一個特殊時期,等后人去評價或蓋棺定論吧?!?br>D.還有人問:“老師,書法的文化和意義是什么?”
我說:“講起來這個話題太長,簡說之就是,文字學、書法學、繪畫學要與哲學、宗教學、中醫(yī)學去關聯(lián)的,這些又要與天文學、地理學去關聯(lián),在對藝術(shù)的高度濃縮與提煉中又要反映到生命學的本體上來,一切不能以人文原則的藝術(shù)都是扯淡,脫離了人的基本屬性講什么都是空談,不論文化的還是藝術(shù)的,乃至資本的還是金融的。就甲骨文研究的問題,不要輕易迷信當今某些文字專家的權(quán)威,或某些專家編寫的字典,或許他們的思想出發(fā)點建立在為了項目套現(xiàn)、職稱晉升、仕途升遷等功利主義之上導致思維和認識有偏差,我們需要客觀的、冷靜的、科學的去對待辨析?!?br>E.復有人問:“老師,我寫的甲骨文書法評委專家說我寫錯字了,我也是遵照甲骨文字典或者字帖寫的,這又怎么說呢?”
我說:“正好將今天微聊一段摘此供思:‘呵,不要把<國家寶藏>娛樂性的電視當那么回事了,讓他們做歷史文化學術(shù)性質(zhì)的欄目,那是找錯門了,理解萬歲,他們讓影視演員坐場調(diào)侃就已經(jīng)不是在講國家寶藏而是玩玩國寶而已。反思一下,我們的萬年華夏文化如今不自信且大面積的爛腐、專家們冒泡泡還不是近幾十年的電視首當其要的傳播功勞嗎……就好像甲骨文書法一樣,寫甲骨文的把錯誤字寫出來了,這應該首要的追責編寫《字典》者,可是專家們卻說寫甲骨文的要去研究文字學、甲骨文等等……如果回過頭去仔細發(fā)現(xiàn),說這些話的專家(含編寫《字典》的)大都不會寫書法,而且更不懂書法藝術(shù)是什么……于是就出現(xiàn)了甲骨文書法在普及過程中涌現(xiàn)出總有那么些專家們胡扯胡講的局面了呵……當然我是就事論事,不是否定所有專家學者勞動汗水與可取可用且有益有價值的成果的?!?br>備注:原創(chuàng)文稿不易,多轉(zhuǎn)發(fā)分享、多贊賞就行,祝四海升平,一切吉祥如意! 查看更多2021-01-27 13:11:02 5 0 3015 -
2021-01-26 11:53:29 16 0 1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