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認證
羅樹輝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山水畫《松峰飛瀑》作品尺寸四尺整張68X138CM,羅樹輝辛丑年春月作品,請欣賞。
2021-03-22 16:36:33 7 0 2654 -
2021-03-22 16:20:27 4 0 922
-
李萬勤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女性人物續(xù)寫作品欣賞,辛丑年春月萬勤作品。
想干事的人永遠在找方法,不想干事的人永遠在找理由!六七年年沒有畫人物畫了,努力打造想要的自己。2021-03-22 16:14:49 14 0 2131 -
李萬勤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人物畫作品欣賞。李萬勤人物畫追求情趣、感覺以及在造型上無需很嚴格的題材與物象。如畫衣著寬松不定型的人物,畫活動中或動態(tài)中的簡筆型人物。練習造型。
2021-03-22 16:09:00 12 0 1855 -
李萬勤收藏日記 對話
韓城市老年書畫協(xié)會三月例會,會上李岳民會長安排了今年的工作,吳幫學書記組織大家學習了兩會精神并請市書協(xié)孫汝雷老師向大家做書法講課。
2021-03-22 16:03:13 8 0 2179 -
葉向陽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花鳥畫壽桃《鴻運當頭碩果累累》,葉向陽周雅琴合作於辛丑年春月。
感謝葉政委為國畫花鳥畫壽桃《鴻運當頭碩果累累》賦詩:
綠竹向陽花,
風聲和琴雅,
頭頂鴻運照,
葉周碩果佳。 果佳。2021-03-22 15:58:42 14 2 2829 -
2021-03-22 15:54:48 18 1 2196
-
陳文斌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陳文斌書法,乙未年秋月。宋陸游詩《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2021-03-21 15:55:41 8 0 2352 -
曹集珪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閱山茶館記
有朋信陽人也,于寧夏得一茶館,以閱山命其名,聞之甚喜。閱者今釋為考察,山者茶之產(chǎn)地。
茶館位于銀川市康平路北塔旁,貨源匯集于高山峻嶺盛產(chǎn)名茶之母地,親臨親視是有責任心而深感欣慰。
不 。
不論綠茶,紅茶,青茶,黑茶,白茶等幾大類茗茶,皆有母地,出母地有其名,其性差矣;制作程序的簡化,其味變矣。經(jīng)營者心懷大眾,抱著“目視之為可信,工藝親臨之知精華”為目的,不辭辛勞而奔波,可敬可嘆!
文學家王心鑒《詠茶葉》 詩中說到:千挑萬選白云間,銅鍋焙炒柴火煎。泥壺醇香增詩趣,瓷甌碧翠泯憂歡。老君悟道養(yǎng)雅志,元亮清談祛俗喧。不經(jīng)涅槃渡心劫,怎保本源一片鮮。
——曹集珪于2021年3月20日作 查看更多2021-03-20 23:54:17 5 0 1233 -
馬培童收藏日記 對話
”對話張擇端《清明上河圖》”-潘瑋萱評馬培童(19)
張擇端山東諸城人,北宋畫家(見圖一),幼年喜歡讀書,就讀于東京汴梁,后專習繪畫,宋徽宗時供職于翰林畫院。本工于界畫,擅長舟車、市橋、郭徑、自 擅長舟車、市橋、郭徑、自成一格。
張擇端流傳至今的作品僅《清明上河圖》一件?!肚迕魃虾訄D》(見下圖)全圖采用長卷景式構(gòu)圖,以自然景觀作為分隔,大致可分為效野、汴河、街市三大段。
首段描繪效外田野風情,人煙稀少。小橋流水,商旅行于村道之上,隨著巨大漕船和虹橋的出現(xiàn),人物活動漸次豐富,房舍街道鱗次櫛比,擁濟的人流,五行八作的細致描摹則使畫面達到了高峰,隨著汴河在畫面上消失,全卷進入城市的繁華街巷,但畫面所表達的情緒已漸趨平穩(wěn),靜謐、進入城門不久,全卷便戛然而止。
這幅長卷除了描繪細致精微之外共有三大焦點:一畫家運用散點透視法,“以大觀小”包羅萬象。畫家好似有一雙“天眼”,站在近乎出世的高度,俯察游觀世間百態(tài),把北宋汴京的繁華景象盡收眼底。二為了使畫面整體結(jié)構(gòu)完善和豐富,防止羅列、呆板、單調(diào)、避免浮燥、雜亂,畫家精心安排了一些小結(jié)構(gòu)和一些精彩的小片段如效外的小橋、村落和S形的鄉(xiāng)間大道增添了田園風光的情趣,汴河上虹橋飛跨,劃出一個優(yōu)美的圓弧,把觀者視線從左右引向上下,烏黑的房頂高低參差,組成幾個穩(wěn)重的大色塊,定壓住周圍人事活動的雜亂,疏密變化的古柳在塑造具體形象高槐點綴在城角、街邊、映出無限活力與生機。第三為了突出、加強某個對象,在塑造形象,表現(xiàn)物質(zhì)對象上,畫家用筆一絲不茍,認真細致如人物面部和須發(fā)細柔,衣紋則剛勁。畫柳枝挺秀,老干樸拙,房舍、城闕、車船細節(jié)清楚、結(jié)構(gòu)準確。
馬培童以下幾幅石窟作品,均有《清明上河圖》余韻,如馬培童畫的那些吳哥石窟作品(見下圖),一采用透視法,將站在遠觀的吳哥石窟拉近距離,直接展示在觀者眼前。二除了自創(chuàng)的刻石皴法焦墨繪之之外,還融入了多種元素如甲骨文,圖滕符號,漢畫像石刻、漢畫磚、皮影剪紙、戲曲臉譜及文字等,包羅萬象,令觀者盡收眼里,除了這些,為了使畫面更戲劇化,同時還融入一些特色人物,讓人領(lǐng)略不一樣的時空,使觀者可以領(lǐng)略到各種不同的意境。第三為了加強某個對像,馬培童在塑造人物形象及表現(xiàn)物質(zhì)對像上都一絲不茍,如下圖五作品,在人物形象上,馬培童賦予人物時代氣息,人物佩戴的眼境、夫質(zhì)及絲巾都畫的一絲不茍。圖六,馬培童用自己的刻石皴法,用焦墨描繪精微,將吳哥的石質(zhì)感描畫的淋漓盡致,這是造相機與素描都無法表達的,只有焦墨及刻石皴法,刀法轉(zhuǎn)筆法,才能表達的如此完致。
-(潘瑋萱寫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3-18 12:49:34 34 0 2369 -
馬培童收藏日記 對話
"對話米?、米友仁"-潘瑋萱評馬培童(18)
米芾、米友仁父子是活躍于北宋末至南宋初的著名文人畫家。米家父子倆始創(chuàng)以橫點為主、點厾成片,層層疊積的新山水樣式,是在繼承王維的水墨渲染法和董源的雨點 水樣式,是在繼承王維的水墨渲染法和董源的雨點皴法加以發(fā)展。
他們所創(chuàng)造出迷蒙空冥、煙云幻滅的米氏云山畫法,被后世稱為米家山水,豐富了山水畫的嶄新方法,為山水畫拓展了另一個新的空間,對后世產(chǎn)生了巨大影響,受之影響的有元代的高克恭、方從義、趙孟頫,明代的沈周、董其昌、陳繼儒,以及清代的龔賢都繼承了這一畫法。
米芾,祖籍山西太原,后居湖北襄陽,晚年居鎮(zhèn)江。米芾工書善文,特工翰墨,為北宋四大家之一。米友仁(見圖一)《圖繪寶鑒》稱其能傳家學,作山水清致可掬。略變其父所為,成一家法?!懂嬂^》稱其天機超逸,不事繩墨,其所作山水,點滴煙云,草草而成,而不失天真,其風氣肖乃翁也。
米友仁傳世作品有《瀟湘奇現(xiàn)圖》卷、《瀟湘圖》卷、《云山圖》均為可靠真跡。馬培童以下所繪的這些云山作品,云霧繚繞,充滿靈動的焦墨焦彩山水畫有米家山水之余韻。這些焦墨焦彩作品,云霧翻卷,聚散萬千,山色掩映在云霧中,有遠離塵世,寄放心靈之感。馬培童以傳神焦墨筆法營造出夢幻般的仙境。畫云時,以往畫家以活潑流暢的淡墨線勾畫,再用淡墨暈染,有些地方不勾線,只暈染,于是造就了云煙靈動縹緲的效果。
而馬培童畫云則以枯筆渴墨繪之,當中不加任何水,只以濃墨靠運筆皴擦來代替渲染。馬培童這些云山作品,就像一首纏綿悱惻的朦朧詩,向世人詮釋著中國焦墨山水的寫意性與抒情性。
-(潘瑋萱寫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3-18 12:48:24 12 0 2701 -
馬培童收藏日記 對話
"對話石恪"-潘瑋萱評馬培童(17)
石恪五代畫家(見圖一),四川成都人,石恪曾受命為開封護國寺作畫,授畫院之職不就,力辭歸蜀。
石恪性喜戲謔,尚談辯。畫師張南本,而縱逸過之,不守繩墨,多 emsp;石恪性喜戲謔,尚談辯。畫師張南本,而縱逸過之,不守繩墨,多作戲筆。他筆下的人物詭形殊狀,惟面部手足用畫法,衣紋皆粗筆成之。擅長道釋題材繪畫,下圖《二祖調(diào)心圖》畫中以慧可,二豐兩大禪師的不同睡姿表達出禪定的境界。
在畫法上,石恪簡化了筆法,發(fā)揮水墨效果,體現(xiàn)了畫家"惟面部手足用畫法,衣紋皆粗筆簡易繪之”的風格。這幅作品是寫意人物畫最早的開端,之后有梁楷、黃慎、吳偉及任伯年等均有以此遺風。此作除了簡筆,重在人物刻畫的傳神(見下圖作品),繼承了漢代《淮南子》中“君形者”的思想?!痘茨献印分鲝?,神主形從,“神貴于形也”及顧愷之的傳神論,重在“體態(tài)”與“氣勢”,除了形,“體態(tài)”與“氣勢”是表現(xiàn)人物的內(nèi)在精神氣質(zhì)。
馬培童以下所繪觀音作品,具有石恪作品遺風,馬培童重點刻畫觀音臉部及動態(tài),觀音衣紋以枯筆渴墨簡易寫意繪之,馬培童以傳神賦于觀音新的生命力,觀馬培童觀音作品,令人忘記世塵紛擾,還人一顆恬靜之心。
-(潘瑋萱寫於上海) 查看更多2021-03-18 12:47:28 25 0 1652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龍門石窟寫生"童心寫歷(68)
龍門石窟的標志景象,盧舍那大佛(唐)。相比二維的繪畫,雕塑作為三維的藝術(shù),更多需要關(guān)注它整體的體量,也即,不是純粹把佛像當人像,只注意表情、衣服、動作,而是可以 佛像當人像,只注意表情、衣服、動作,而是可以當器物,看比例、輪廓、體積,先宏觀再微觀。
石材便于雕刻到什么程度呢?舉個例子,仔細看一下上圖中間和左邊部分的衣服紋路,它是一種“陽刻”,弧度柔和,不僅制造了陰影效果,還是從上到下層層遞進、越來越凸起的,這比云岡石窟只有幾何圖樣少有層次的雕刻精進了許多。除開工匠的技藝不說,石材是否順手也是很重要的因素。而無論是宏觀還是微觀,龍門石窟的石刻都是精品。
?天王與力士(唐)。這兩個造像豐腴而富有動感,哪怕沒有衣飾和表情等細節(jié),雕塑傳出來的氣質(zhì)仍是鮮活而有力的。在石頭上能刻出如此細節(jié),也要歸功于巖石的特性。此外,龍門石窟的碑刻也非常出名,這某種程度上也是因為,只有適宜的石材,才能復刻出細節(jié)處最靈動的風韻。 查看更多2021-03-18 12:46:14 9 0 1750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云崗石窟寫生"童心寫歷(67)
云岡石窟 | 細砂巖上,造像全石化的起點,時間轉(zhuǎn)到公元460年,北魏鮮卑族文成帝決定在都城平城(今大同)西郊的武周山南麓,集皇家之力開始鑿石窟。
可以看到 今大同)西郊的武周山南麓,集皇家之力開始鑿石窟。
可以看到這種巖石相對細膩。它的結(jié)構(gòu)相對細膩均勻,可以直接作為雕塑表層,而不需要用泥來代替,因此,云岡石窟成為了純石刻藝術(shù)的起點。在石刻中,有“陰刻”與“陽刻”兩種技法。前者使圖案凹進去,后者使圖案凸出來。
一般而言,早期石雕多用陰刻,因為技藝相對簡單,畢竟只需要用減法把圖案處的石材刨掉即可,但后者需要處理除了圖案以外的所有石材。而在云岡石窟中,因為石材適宜雕刻,可以看到不少“陽刻”的例子。?
畫面右下角,靠左的衣服紋路是陰刻,靠右的是陽刻,這某種程度上也是模仿泥塑時在衣服上貼泥條的效果。此外,也正是因為這里巖石相對致密、巖層相對較厚,所以可以支持大型佛像的開鑿。 查看更多2021-03-18 12:45:09 11 0 1771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麥積山石窟寫生"童心寫歷(66)
麥積山石窟 砂巖上,又見生動的泥塑,為什么選這里呢?實在是因為麥積山太特別了。 ?麥積山石窟,這里的巖石主要是第三紀時形成的砂巖,質(zhì)地比莫高窟的細,比云岡石窟 這里的巖石主要是第三紀時形成的砂巖,質(zhì)地比莫高窟的細,比云岡石窟的粗,結(jié)構(gòu)相對松散,不適宜大面積雕刻,因此,就又選擇了泥塑的手段。不過,它與莫高窟也有不同。
莫高窟的礫巖更容易碎裂,結(jié)合不夠緊密,所以除了大型佛像,很少用石頭作為骨架。
但這里的巖石相對堅硬,盡管表面不適宜雕刻細節(jié),但是可以作為骨架支撐。因此,這里多見“石胎泥塑”的做法,這樣石胎與山崖連為一體,基礎(chǔ)更加牢固。?
也正是因為“石胎泥塑”,大佛才能立于陡峭的崖壁上。其眼部的線條雕刻得非常利落。因為泥肯定比石頭容易塑造細節(jié),所以這里的泥塑尤其注重神態(tài)刻畫。它們的大小有時與真人相差無幾,看來就會特別生動。 查看更多2021-03-18 12:43:53 9 0 1556 -
已認證2021-03-18 12:39:03 18 0 2426
-
2021-03-16 12:11:54 5 0 1283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二月二,龍?zhí)ь^,一天一地一先生,甲骨金文楊牧青,恭祝海內(nèi)外龍的傳人抬頭!
二月二,龍?zhí)ь^,說的是,東方蒼龍七星中"亢星"才真正的開始進入東方的乙卯位了,十二天過后進入丁卯位……這是天地盤法則。
當 …這是天地盤法則。
當進入"丁卯位"時,會修煉的卯時在山頂做功法……但丁卯有時間難遇到木氣連成一氣的……靠修行的機緣了呵……當然這樣也是解密甲骨文需要的門徑。
黃帝一統(tǒng),堯王出世,周禮形成,漢朝建立,元汗主位,明朝布政,新中國成立,都是一切大變或改變的時期。
華夏文化中最精彩、最精華之一的就是"天文星象學"所形成的文化及其催生的文明產(chǎn)生。
我再重復說,在華夏神州,神話即人話,神即神識之神,不是后來宗教之神,更不是西方思想認知下的神話之神話。 查看更多2021-03-14 12:18:05 7 0 1961 -
2021-03-14 11:38:18 3 0 1974
-
2021-03-08 15:22:48 21 0 2311
-
葉向陽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行書書法作品《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辛丑年春月葉向陽七十五歲書於北京。附裝裱效果圖,恭請親朋好友共同分享!祝福女同胞們?nèi)藡D女節(jié)快樂!恭祝您幸福安康!萬事吉祥!
2021-03-08 15:02:19 12 0 5162 -
張清永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人物畫《仕女圖》,辛丑年女神節(jié),祝女神們節(jié)日快樂?。?!
2021-03-08 14:47:18 15 0 2273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西方與中國的兩個矛盾的癥結(jié)要化解
若講文明西來,講人類起源于非洲,講白色人種優(yōu)秀,講古埃及文明超前……就是對的,是科學的等。
若講文明東去,講人類起源于東亞,講黃色人種優(yōu)秀,講古中國文明超前……就 前……就成了錯的了,不科學的反智的等。
持此后者,崇拜前者,我們認為就是典型的西奴和資本主義的犬牙,甚至是新的文化漢奸,如同在霉國等國旗下宣誓效忠加入該國籍后卻在中國挖掘財富轉(zhuǎn)移至它國奢侈并向中國人大談要愛中國一樣的丑陋卑鄙無恥??!
從今向前看,全世界的人類文化文明在交流互鑒中相互作用、相互發(fā)展,只不過有一個先后、主次、原生與衍生的關(guān)系。
百年以來,因特定的歷史時空段,從史學、文化、考古、文字、語言、哲學、社會、宗教等方面有許多許多的人和組織,對華夏民族/中國文化進行抹殺否定、貶低貶值,這種極其不良的思想認知流毒至今還未完全清除掉,在西化思潮與資本主義蠆腳者鼓搗下,這很不利于中國的文化自信、文化興國與文化強國戰(zhàn)略的實施,需要從"上古史源"認真追根溯源,找出共性,以化解西方與中國的兩個矛盾的癥結(jié),這個怎么做,"人類命運共同體"等"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給出我們的指引方向!一一楊牧青閱微隨記 查看更多2021-03-06 11:04:36 8 0 1250 -
陳剛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頭枕著胳膊,有時倦宿在沙發(fā)上,有時躺在床上,眼睛盯著窗外,不管是白天黑夜,思考著。
宇宙上所有的星球都在漂浮著轉(zhuǎn)圈,地球上也是,有的時候并不會拿牛頓定律當一回事,下水管的水流會在南北半球轉(zhuǎn)不同的圈, 圈,龍卷風,洋流也是,證明什么呢?自然就在那里,證明你猜的對,證明你計算準確,那又如何,對錯都在那里擺著。
人際關(guān)系也是有圈子組成的,相同的圈子,一個靜止,一個圍繞靜止的圈子轉(zhuǎn),怎么都會多轉(zhuǎn)一圈。
想明白了,就不想活了,可是,站在死亡的角度,你又死不了。
身份的轉(zhuǎn)換就是從人變成夷這個過程。
也許,一旦成人,折騰完后,就如同知了或者蛇一樣換了一身皮囊隨風而去,到了另一個地方,又是如此而已。
具象的東西玩膩了,就想到了,或者說不自覺的做到了抽象。
眾多了解你的人購買了懂你,你就成了有機會享受富有的大師生活,比如畢加索,如果,你走的太快,人類暫時不能夠懂你,那么,就等死后再說吧,比如梵高。
看到陳丹青開始食人間煙火了,看到他違心的承認說自己是負能量了,心如刀絞,痛苦的張著大嘴說不出話來。
假話連篇虛偽成性的年代,你千萬要隨眾,一句話你就成了仙,一句話你就成了鬼。
雖然,我把流言蜚語不當一回事,也沒有威脅到誰,但西方總是拿中國說事,什么意思?
都能看懂我,我卻看不見自己。
如果酒瓶子一開口,如果我要把時間向臭水一樣的不計成本的流逝,我將和你一樣,朋友圈又多了一些開始轉(zhuǎn)圈的小宇宙。
都說,五十以后交的朋友才是有品位的真正朋友。
學著把獨立思考的習慣改一改,學著吹吹牛,改變一下。
但你不能張嘴就要畫,因為,命還要留著。
掏點銀子,對誰都好! 查看更多2021-03-05 16:38:43 5 0 1339 -
已認證2021-03-05 16:36:49 7 0 3033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慶祝建黨100周年獻禮——當代書畫大家楊牧青
導讀:楊牧青,號草坪先生、法青居士,生于黃土隴原,現(xiàn)居北京。專職從事中國書法、國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和研究,是當今時代難得的一位復合型文化藝術(shù)人才。
他是當代書 是當代書畫大家,藝術(shù)、文化、社會評論家,新時代甲骨文信息綜合研究拓展學者,國學智慧與人類上古文化研究者,智庫決策與資深企業(yè)文化戰(zhàn)略顧問,中國書畫國學系列公益講座發(fā)起者、主講人,水墨三晉、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華山與陜西八景·楊牧青書畫文化行發(fā)起人、主筆畫家,曾任多家機構(gòu)的顧問、專家評委、執(zhí)行院長和總監(jiān)等職務(wù)。
善甲骨金文書法,工真草隸篆諸體;擅水墨大寫意山水,兼人物、花鳥,師法多家,取法自然,作品形成個性鮮明的藝術(shù)風格并多次參加國際性展覽,被有關(guān)政要和藝術(shù)品收藏家、國際友人珍藏,得到業(yè)內(nèi)外青睞。在藝術(shù)實踐創(chuàng)新的同時涉及文史哲地等,致力研究,究合天人,力倡并主導“甲骨文非卜辭說”和“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提出許多理論主張,撰有近百余萬字的文論見于相關(guān)刊物和網(wǎng)絡(luò),業(yè)績被多部辭書編錄。
圖片
上圖:2017年8月楊牧青在水墨華山書畫創(chuàng)作新聞發(fā)布會上講解
楊牧青先生從小起就癡迷于書法繪畫和傳統(tǒng)文化,并以此為業(yè),鬻畫生計,安身立命。及長尋師問道,數(shù)十年如一日,堅持不懈,寫生采風,探知民風,羸弱的身體也沒有阻擋了他從廣袤的大西北到煙雨江南留下藝術(shù)學研、文化傳播之足跡,多重跨界,影響力也頗大。
在書法方面,他對真、草、隸、篆諸體皆能,經(jīng)廟題堂,長篇累牘,既能古樸拙巧的甲金書體又能沉著痛快的狂草大揮。在繪畫方面,他深植山水畫道,兼以花鳥人物,以大寫意山水畫著稱,運筆蒼勁老辣,水墨氣象恢宏。撰有《中國書畫各階層分析》、《中國山水畫東西宗論》、《中國率真派書法藝術(shù)初探》、《原生態(tài)大寫意山水畫藝術(shù)概述》、《書論約言四則》、《簡述漢字書法兼議世界文字的藝術(shù)創(chuàng)造力》等。
圖片
作品名稱:伏羲
規(guī)格:45cm x 68cm
款識:水火、天地、山澤,華夏之源。伏者象人彎腰察地之象,非人與犬之狀,是故伏羲應(yīng)有“彎腰的人”而引出“父”也。己亥楊牧青于京華。
在甲骨文和金文等古文字研究方面,獨具慧見,撰言立論,力倡并主導“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他說:“一個甲骨文就是一個故事,就是一段歷史,演繹著遠古的歲月滄桑,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甲骨文不是殷商人凡事迷信鬼神都要去占卜而形成的契刻文字,它是商王朝一種獨特的、重要的文字記錄方式,是商代人及其之前的文獻檔案……”撰有《甲骨文字的解讀思想和方法要有新突破》、《甲骨文非卜辭說敘事曲·系列文稿》、《甲骨文研究要打破思想禁錮,突破認識瓶頸》、《甲骨文字典編寫要注意古文字本源本義本意》、《簡析“鎷”字在甲骨文中的疑因》、《鼎說及甲骨文非卜辭說之鼎、貞二字解讀》、《從甲骨文“興”字看“地攤經(jīng)濟”的民生之道》、《當世甲骨文解讀與研究誤差原因有三》、《呂字是商周及先前時期對“銅”的稱謂》、《書畫考古甲骨文及學術(shù)研究的象牙塔》等。
在藝術(shù)、文化、社會評論及詩詞文學、易經(jīng)、佛學、星象地理等方面也很有識見,先后寫了許多文論,對一些不良的社會及行業(yè)現(xiàn)象毫不留情的批評痛斥,意識超前,文筆辛辣,讀來讓人深思不已。撰有《中國新詩詞思想概要(系列稿)》、《中國易學是怎樣煉成的》、《心經(jīng)解悟/序言》、《天域雪葬的血淚情愛》、《什么樣是合格的書法家、畫家和書畫家》、《還書畫界一方凈土 書協(xié)美協(xié)畫院應(yīng)改制重組》、《新時代復興中國傳統(tǒng)文藝需融合發(fā)展》、《誰是留守兒童的罪魁禍首》、《中國三億弱勢群體如何發(fā)展》、《新時代環(huán)境下對中國養(yǎng)老的思考與略見》等。
圖片
名稱:吳祖作鉞
規(guī)格:69cmx 35cm
款識:首字諸家釋吳似為不妥,包含信息很多非一吳字能明其意,作祖成又釋為戎。庚子三月楊牧青于北京。
在國學智慧與上古文化研究方面,他常年累月的書畫藝術(shù)耕耘過程中,扎根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面對國際風云變幻,冷眼時勢,理論加實踐性的通過舉辦幾十場次的公益講座、學術(shù)論壇,希冀融通東西方文化的共性,從上古文化源頭著手,調(diào)和世界矛盾,力倡并主導“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以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為出發(fā)點,以華夏文化溯源為主體,辨析世界文明來龍去脈,梳理上下一百萬年人類上古文化脈絡(luò),探究中華文化五萬年路徑,確立中華文明三萬年觀念,改觀中華文明五千年及至八千年的欠準確說法,向海內(nèi)外發(fā)出倡議,期以有益人類社會發(fā)展。
在“上古文化”研究方面,這是近多年來他除了書畫藝術(shù)創(chuàng)作之外付出汗水最多的一個學術(shù)研究領(lǐng)域,其中許多論斷都是超前的,并足以令人不得不深思的。撰有《文化興國強國需從尊重文化禮敬文化人開始》、《中國文化發(fā)展的現(xiàn)代文明進程是1+5格局》、《必須要正視文化對抗力在中華文化發(fā)展中的重要作用》、《山海經(jīng)新解(陸續(xù))》、《人類上古文化譜系表/研究導讀》、《探清黃河流域山山水水,明白華夏文化文明萬年史》、《探究三皇五帝新序位,有益中華文明血脈暢通》、《中華人文初祖軒轅黃帝出生地究竟在什么地方》、《堯王大禹行跡路線考》、《簡說夏及夏人起源(修改稿)》、《讓陶器說話:改變?nèi)藗儗ξ拿鳂藴式缍ǚ椒ㄅc認識》、《剔除中原中心論和四夷說則可探中華文明之源》、《現(xiàn)代科學思想與傳統(tǒng)文化思想之謎徑說第一》、《全球首發(fā):破譯賈湖遺址16個符號文字》、《何尊銘文書法鑒賞及銘文新考微言》、《古上黨 發(fā)鳩山 精衛(wèi)填海 后羿射日之考略》、《神人共識系列之共工怒觸不周山》、《黎城西周黎侯墓群M8墓葬出土的青銅圓壺銘文略釋》等。
圖片
名稱:書法
規(guī)格:50cm x 100cm/5平尺
款識:建黨立國,民為其根。二0二0七一之際,楊牧青于京。
附議:該作品為慶“七一”活動而寫,揉合了多種書法形體進行藝術(shù)創(chuàng)作。其中,建取金文;黨取睡虎地秦簡;立、國、民、為、其取甲骨文;根以甲骨文和小篆為體。邊款小行草,通幅在不失書法藝術(shù)法度的基本原則下而書。筆不新,墨不濃,紙不華麗,用筆貴大氣,結(jié)體忌刻意嬌作之媚態(tài),忌狠剎勁兒。古人言“平和簡靜者上,劍拔弩張者下?!边@也是我常言的中國書法率真派藝術(shù)之理念。此處“派”非派系、宗派之派,是為表達一種書法藝術(shù)風格風貌的“派”而用的詞義。
在智庫決策與資深企業(yè)文化戰(zhàn)略顧問方面,他立足現(xiàn)實,針對問題,進行銳思,以文促商,以商養(yǎng)文,也是最早進行企業(yè)哲學研究者。在他的“九維思維”、“三贏策略”學術(shù)認知基礎(chǔ)上以“公平、道德、和善”為主線,提出“打破雙贏共享模式,走向三贏多邊發(fā)展”新思路。通過對企業(yè)哲學命題分析,使人們更多去認識、研究、應(yīng)用企業(yè)哲學,發(fā)揮哲學在新時代的作用。很早之氣他就撰寫了《有關(guān)三贏的幾個問題探討》、《企業(yè)哲學問題的引申》、《企業(yè)哲學研究與實踐》、《企業(yè)哲學研究導讀》、《企業(yè)哲學研究綱要(簡述)》等。
楊牧青先生的藝術(shù)、文化、社會生涯,讓他有了一般常人不可具備也不可多得的人生磨練,雖然付出的代價是艱辛無比的,但獲得的果實卻是沉甸甸的,從理論到實踐,從業(yè)內(nèi)到業(yè)外,是不可回避的事實。他常說:“人活一世,草木一宿,莫問收獲,但求耕耘,行之無愧,能做多少算多少罷了?!苯陙?,在他發(fā)起、主講的“中國書畫國學系列公益講座走進全國重點社區(qū)/院校/企業(yè)”活動和他發(fā)起、主筆的“水墨三晉、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華山與陜西八景·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活動及“以甲骨文境象漫游上古文化文明系列講座”活動過程中,他深入社會生活,不斷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宣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一帶一路”倡議和推動構(gòu)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大背景和精神指引下,他緊跟文化自信、文化強國、文化興國戰(zhàn)略傾注心血服務(wù)于人類文化終極事業(yè),可謂是篳路藍縷、義無反顧的擔負起一個文化藝術(shù)人本有的責任和義務(wù)。最后,愿楊牧青先生繼續(xù)能夠用他的一枝妙筆繪出大千世界的更多精彩,滿腹經(jīng)綸的文辭寫出現(xiàn)實社會的更多景狀!
圖片
名稱:水墨國畫
規(guī)格:68cm x34cm/約2.3平尺
款識:天元一氣歸。戊戌楊牧青于京華南郊。
名稱:黃土情深
規(guī)格:136cm x 68cm
款識:黃土情深,庚子初春楊牧青于北京之南。
備注:本文參考了《專記:新時代甲骨文信息綜合研究拓展學者楊牧青》、《筆墨天地顯春秋:楊牧青書畫藝術(shù)之管見》、《楊牧青用上古文化精義反哺中國書畫藝術(shù)行由記》、《九林全球藝術(shù)集創(chuàng)專訪:楊牧青書法之說、楊牧青繪畫之談、楊牧青上古文化之論》、《薪火循跡:楊牧青學術(shù)觀點簡說(11項)》等,以上作品摘自《2021辛丑:楊牧青書法國畫作品藝術(shù)集錦》,“紅色學研組”在此一并耽謝! 查看更多2021-03-05 16:20:05 9 0 1620 -
2021-03-01 11:48:09 15 0 2612
-
朱德茂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人生因快樂而精彩,生命因健康而美滿,友情因真誠而永久。新的一年里我懷著感激的心對待家人;懷著坦誠的心對待朋友;懷著享受的心對待生活;懷著欣賞的心對待生命;懷著真摯的心送去祝福。
惦記無聲,卻很甘甜 無聲,卻很甘甜。問候平常,卻很溫暖。親情無價,友情無形,愛情無涯卻最珍貴。大道至簡,祝福簡單,常留人間。
新春佳節(jié)之際,我珍惜和感懷相遇相知在我生命中的每一個人和我生命中給我啟迪和幫助的每一位朋友。感謝感恩一直以來的關(guān)心、關(guān)注、支持與幫助!在關(guān)懷中讓友誼更真,在牽掛中讓情感更深,在簡單中讓惦記貼心,在問候中送去我的誠真。
相逢是首悠揚的歌,相識是杯醇香的酒,相處是只南飛的雁,相知是根古老的藤。愿各親朋好友牛年身心健康、事業(yè)發(fā)展、價值實現(xiàn)、享受生活、享受人生! 查看更多2021-03-01 11:46:01 7 0 1837 -
已認證
龔光萬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寫意山水畫新作《雨過碧溪,云護仙宮》,作品尺寸69.138cm,辛丑年春月龔光萬創(chuàng)作。
2021-03-01 11:28:46 7 0 1984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焦墨筆法——筆骨墨韻”童心寫歷(65)
焦墨筆法,法從理來,理從造化變化中來。法備氣韻,氣至造化入畫,自然在枯筆渴墨中而躍然現(xiàn)于紙上。
焦墨里的筆法指的是骨法,也是刻石皴里刻法,刻法就是 墨里的筆法指的是骨法,也是刻石皴里刻法,刻法就是焦墨枯骨、骨相,焦墨里的墨指的是色彩,墨的色彩靠刻筆來實現(xiàn)。也叫枯韻指氣韻而言。二者合一為枯骨枯墨,骨法用筆,如何實現(xiàn)骨法用筆,再進一步闡述刻石皴法。
焦墨的文化元素指的是枯筆渴墨特征,也是利用筆墨體現(xiàn)出來的個性及特征,知道了這個理,用筆刻陰線點和面,就可以陰托陽,就可以達到把雕塑佛像刻在宣紙上。只有創(chuàng)新、創(chuàng)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創(chuàng)作過程。
——馬培童記。 查看更多2021-03-01 11:19:47 16 0 1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