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11-09 15:55:43 53 0 3197
-
劉曉寧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畫個桌旗,不能太素,也不能太花,要清新雅致,美可以自己創(chuàng)造哦。有想畫的可以找我。
師姐說讓我畫個畫,只因我能量場好,這個說法還是第一次聽,2021-11-09 15:50:04 9 0 1298 -
梅麗瓊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梅麗瓊國畫花鳥畫作品欣賞,辛丑年作品。(附裝裱效果圖)
2021-11-09 15:40:17 6 0 1699 -
已認證
龔光萬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近日腰疾,站立困難,望著窗外的燦爛陽光,只有靠在椅子上畫鋼筆圈。
2021-11-09 14:32:29 43 0 2481 -
已認證
龔光萬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已然立冬,千山飄雪,山水畫新作《雪滿千山失翠微》作品尺寸136X68cm;
作品《 但覺衾綢如潑水,不知庭院已堆鹽》尺寸136X68cm,
辛丑年冬月龔光萬畫於四川成都。2021-11-09 14:29:51 12 0 2272 -
已認證
尚建國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當年在油田謀生期間,無意中留神到兄弟房間的警示“向后看就是向前看!”
因為記得“向后看就是向前看”,幾十年來,無論是在失意的片刻還是在彷徨的關口,我都不時回頭看看走過的路……
回頭看;”決 ……
回頭看;”決定你一生成就的,不是出身、學歷、智商、環(huán)境,而是你愿不愿意比別人多做一點,多堅持幾分鐘”。
“世界永遠是公平的,用盡全神心做事的人,沒有理由不進步”。
“只要你愿意凡事多做一步甚至是幾步,無論再普通的工作,也能拼出不平凡的人生。因為你向世界多走一步,世界就會向你走近一步?!?br> 堅持只做一件事,每天進步一點點,三五載后你就是行家。堅持只做一件事,每天進步一點點,十年后你就是專家。堅持只做一件事,每天進步一點點,幾十年后你就可能是公認的大師!
謝謝各位看官駐足,此時西安曲江池窗外飄雪花,明天要更冷些,注意保暖! 查看更多2021-11-09 14:08:49 16 0 1390 -
陳祖松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書法:墨水滴滴人人愛,香花飄飄處處芳。筆走龍蛇雄魅力,舞來文字大流光。
2021-11-08 16:14:07 6 0 1257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首先,每個地域、每個民族都有他獨特的不同的藝術美的審視與需求。其次,中國畫從實中而入虛,與西方藝術無關,用西方文化語言概念來搞中國畫,等于是二百伍給傻瓜教課最后瓜子一大堆。再次,中西方藝術交流必須要各 其特色,發(fā)揮其優(yōu),不能弄統(tǒng)一的弄個標準去標配或概念教育式的灌輸!
藝術+文化+講座+傳承=活著就要動彈的使命一一華夏龍脈正興,<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甲骨文非卜辭說>都是觸動中華文化心房的命題,當以盡命是也!記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華山、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暨晉隴文旅科創(chuàng)123+5實施計劃″推進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1-11-06 18:53:32 4 0 947 -
劉開豪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書法《目標的堅定》"目標的堅定是性格中最必要的力量源泉之一,也是成功的利器之一。"
豎幅,作品尺寸34cmX68cm2021-11-06 01:09:19 28 0 1063 -
2021-11-02 10:24:06 17 0 3259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焦墨寫生大唐石刻,生命力之大》馬培童焦墨畫感悟筆記-童心寫歷(122)
焦墨寫生大唐石刻,受教到碑學、金石學,唐朝石刻的風格各有不同,寫生表現(xiàn)也有不同,也要在不斷發(fā)展變化,最終形成焦墨寫生藝術 化,最終形成焦墨寫生藝術地雅俗共賞的風格。
從這些大寫意石刻中可以看大唐石匠刀刻在創(chuàng)作時完全進入一種情暢志蕩、心遙意遠、怡然自得的境界。我都能從中窺見悟道,刀刻骨意的自由和精神的自由,由此我用筆妙造自然,意味無窮,意境無盡,美感盡收。
形象”與“意境”的智慧把握上也是焦墨畫的最高境界,只有對大唐石刻有深刻的認識和具體的感受,才能產(chǎn)生出“以形寫神”的藝術效果,抒發(fā)自己的情懷和情感,把自己對物象最真實的感受畫出來。
看似無意,實則有心。寫生的過程中要有其大唐石刻特有的精神和文化內蘊。因受到儒、道、釋中國傳統(tǒng)三大思想的影響,有著一定的哲學思想文化基礎。儒家的指導思想是:“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庇纱丝芍八嚒笔怯脕碓黾幼约和昝赖牡滦兴?。道家認為蘊含著天真和灑脫才是“真畫家”的條件。
——馬培童記 查看更多2021-11-02 10:19:16 19 0 1278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唐帝陵寫生》馬培童焦墨畫感悟筆記-童心寫歷(121)
我陜西到關中十八唐帝陵寫生,一方面要研究大唐石刻,研究要表現(xiàn)的對象和它的造型結構,同時還要研究自己,研究自己的感情度。如無感情,畫的再 研究自己,研究自己的感情度。如無感情,畫的再精也只不過是完成照相機的任務。
在寫生時自己要想、要分析、要明確、要喜歡、我為什么畫,我要動感情去畫?在了解的同時,我必須融合自己的感情。十分珍貴而銘記在心,我就會在唐帝陵一下子找到我想抓到的東西。要善于思索,善于動情。
在陽光照曬下,人人都會感到昏昏沉沉,可是我就會出現(xiàn)靈感。為什么在人人都覺得荒涼的地方,我會看到美。為什么在人人都沉睡的深夜,卻有人起來巡游?因為在思索,在動情,可忘掉一切。但要對石佛,石獅,石馬留心,都要想,都要愛。
要從平凡的石刻中發(fā)現(xiàn)深情,發(fā)現(xiàn)大唐石刻藝術。使精神更充實,初來時覺得很苦,畫起來就興奮,有藝術物質享受,但畫高興了,對石刻有了感情,感到自然的美,感到大唐石刻的生命力,也體會到當年石匠內心真正的愛藝術。感到在這里寫生有味道,很幸福,這就是有了精神上的滿足和藝術靈魂的享受。
——馬培童記 查看更多2021-11-02 10:17:19 20 0 1462 -
陳祖松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書法:勵志人生自強不息,飛輪歲月催我前行。
2021-11-02 09:28:34 6 0 1187 -
2021-11-01 13:42:03 3 0 1057
-
劉開豪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行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書法
“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
豎幅尺寸39cmX89cm;2021-10-27 04:41:56 7 0 2310 -
陳文斌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書法作品《和》,和,天和風雨順,地和五谷豐,人和百業(yè)旺,家和萬事興。
2021-10-25 20:31:33 5 0 2587 -
已認證2021-10-22 13:52:39 31 0 5812
-
已認證
劉勝利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行書書法作品《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贰洞蠓綗o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蜂浂鸥υ姟督^句》;辛丑年仲秋劉勝利書於北京。
第一幅行書書法作品是應河北省廊坊市于總之邀 之邀而訂購三尺整張豎幅作品《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為道?!愤@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jīng)》。意思是說,最高境界的善就應該像水那樣,滋養(yǎng)著世間萬物,而與世無爭,不圖名和利,只講奉獻,不圖回報。
第二幅行書書法作品是應河北省廊坊市于總之邀而訂購三尺整張豎幅作品《大方無隅,大器晚成,大音希聲,大象無形?!愤@句話出自老子《道德經(jīng)》一書。意思是說,宏大的方正(形象)一般看不出棱角;宏大的(人)材(物)器一般成熟較晚;宏大的音律聽上去往往聲響稀?。缓甏蟮臍鈩菥跋笏坪鯖]有一定之形。這是老子倡導的中國古代文學理論中的一種美學觀念,意在推崇自然,而非人為的美。
第三幅行書書法作品是應甘肅省蘭州市西固區(qū)東川鎮(zhèn)劉先生之邀而訂購四尺整張豎幅中堂作品,杜甫詩《絕句》?!皟蓚€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供朋友們欣賞。 查看更多2021-10-22 11:36:12 21 0 6132 -
已認證2021-10-22 11:33:29 18 0 2111
-
已認證
尚建國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邊畫邊說:我贊同師兄高見:”佛法亦是活法”。
佛不是神,不在天空,不在山上,也不在寺廟里,他在每個人的心中。
佛法其實就是做人的道理,學佛就是學做人。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覺醒的佛 br> 佛法其實就是做人的道理,學佛就是學做人。佛是覺悟的人,人是未覺醒的佛。眾生和佛本來沒有區(qū)別,只不過佛沒有妄想、沒有執(zhí)著,他慈心善行,活得自在,與佛有緣的人,大都活的很自在,很快樂,很是幸福。
愿您與佛有緣.
進入十月,也不知道是誰犯了錯,得罪了龍王,老天一直陰雨連綿,天氣潮濕我等發(fā)霉倒不打緊,總不至于讓辛苦半年的農(nóng)民兄弟無法收獲又無法秋播,罪過罪過!
今天難得天晴,急忙到野外曬曬太陽,久違了,親愛的太陽公公!
天氣預報又告;明后天還有雨,還有雨?還是有雨! 查看更多2021-10-22 11:23:41 13 0 1604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修行-把焦墨藝術修煉成為里程碑式的藝術》馬培童焦墨畫感悟筆記-童心寫歷(119)
我的焦墨藝術事業(yè)是我一輩子最喜歡的事業(yè),也是我主要糊口吃飯的藝術。喜歡的特別執(zhí)迷,嚴格來說不吃一頓飯可以,不畫 來說不吃一頓飯可以,不畫畫不行。所以學藝術、學傳統(tǒng)、求高度、研美學,也是我不斷探索的課題。勇于攀登的高峰,是隨著時間而變化的。也在不斷的創(chuàng)新創(chuàng)作過程中,要不停的否定,革新,遺忘,無知無畏……慢慢的又認知,尋找,回歸,需要一個漫長且緩慢的過程。要頓悟,這可不是科技一下子5G了,畢竟還是要努力。堅持數(shù)年,必有好處。有規(guī)矩才成方圓,有敬畏,有傳承,師徒相授,尊師重道。但沒有捷徑可走,可見我在焦墨精神上也從不缺席。
焦墨畫藝術也是古來有之,是在我文脈的滋養(yǎng)下修煉而成,巖畫、漢畫,甲骨文、陶器、青銅器、秦磚漢瓦、畫像石刻……無論是實用、禮教、后來的文人畫到今天,從哲學性、 思想性、文學性、 藝術性、實用性……不停的在發(fā)展。而且把焦墨藝術修煉成為里程碑式的藝術,幾乎用一輩子去修煉。石窟文化的審美導向,有可能影響時代主流,歷朝歷代都是,留下的經(jīng)典也會成為傳統(tǒng)。
——馬培童記 查看更多2021-10-21 17:23:54 15 0 1302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焦墨畫石窟佛陀寫生速寫與創(chuàng)作》馬培童焦墨畫感悟筆記-童心寫歷(118)
石窟佛陀寫生,先是要感受中國佛教文化的源遠流長,記錄者佛教傳入中國的歷史,我用焦墨寫生和速寫記錄創(chuàng)作素材,還要發(fā)揮我 ,我用焦墨寫生和速寫記錄創(chuàng)作素材,還要發(fā)揮我獨創(chuàng)的刻石皴法,把雕塑石窟佛陀刻在宣紙上。
感悟焦墨黑白、陰陽、禪意、哲學,感受佛陀各種表情和形象化、具體化。
為焦墨畫創(chuàng)作提供了無比豐富和神奇美妙的寫生對象,寫生是用“以大觀小,眼觀心悟”的觀察方法,用“凝練概括,繁而不亂”、“有感而發(fā),情境交融”的構思和表現(xiàn)方法,感知佛陀精神,體會石窟佛陀的自然靈性。
寫生是獨立創(chuàng)作的一種藝術形式,速寫本是為創(chuàng)作而隨身所帶的工具,把復雜的天、地、人化解為不同的線條,用線條來講故事,用故事來抒發(fā)情感……以藝術家敏銳目光,來表現(xiàn)細膩、質樸、嚴謹而又抒情的筆刻來描述佛陀風貌:筆刻,刻細入微,絲絲入理,衣紋發(fā)髻,眉宇嘴角,盡顯神韻。端莊的造型,精湛的刻石皴法,完美的構成,形神具備,佛韻鮮明,寓意深長。
——馬培童記 查看更多2021-10-21 16:54:37 18 0 1345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創(chuàng)作焦墨畫二郎神《天使佑中華》馬培童焦墨畫感悟筆記-童心寫歷(117)
二郎神在中國最初屬于天庭派到人間戰(zhàn)溫神,拿妖除邪。
現(xiàn)在在中國人民的理念中、雷神、火神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 msp;現(xiàn)在在中國人民的理念中、雷神、火神是懲罰罪惡之神,人如果做了壞事或違背誓言,就有可能遭五雷轟頂。
二郎神是寄托了中國勞動人民心愿,來人間祛邪、避災、祈福,帶領白衣天使戰(zhàn)疫情,給人民帶來美好的愿望。
我創(chuàng)作《天神佑中華》即描繪有二郎神開道,和白衣天使戰(zhàn)勝歸來,合掌宣威的畫面,想象奇詭壯觀。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英雄,白衣天使在疫情救治、防控的第一線,逆流而上。彰顯出大無畏的犧牲精神。是新時代的英雄!致敬最美逆行者!讓我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同舟共濟,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之戰(zhàn)!每一個時代都有那個時代的英雄,每一個閃光點都值得被記錄。在這場沒有硝煙卻事關生死的斗爭中,全國一盤棋,心手相連,同舟共濟,各地醫(yī)務人員“舍小家為大家”,奔赴疫情一線“作戰(zhàn)”;各地黨員干部齊心協(xié)力,鑄就后方抗疫“第一線”。一個個感人瞬間、一張張抗疫面孔、一聲聲加油打氣,一條條痊愈喜訊......凝結成了抗擊疫情的中國勝利時刻。
——馬培童記 查看更多2021-10-21 16:43:16 15 0 1345 -
劉開豪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山水畫《清泉》, 豎幅 作品尺寸34cmX68cm。
2021-10-20 20:20:15 6 0 1457 -
劉開豪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山水畫《崢嶸》,豎幅,作品尺寸34cmX68cm。
2021-10-20 19:40:19 16 0 1155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亟需建立中華文明三要素之議題
近多年來,我在書畫的藝術垂煉過程中努力地致力上古文化研究并奔走疾呼,務必要從根本去溯源我們偉大的華夏民族之根由,剔除固見舊識,建立"中華文明三要素",也就是我們 ",也就是我們自己的"文明標準"制定。
大家都知道,從考古、史學、社會等方面來看,近現(xiàn)代以歐美人思想體系下建立的以"文字、青銅器、城邦/手工制作器"為準的"文明三要素"是錯判的,是不適于中華文明探源與華夏文化的追根溯源?。?!
仔細研判,用歐美人思想下制定的文明標準去考量、探究擁有數(shù)萬年之久的"中華"上古文化與文明是不合適的,也是欠科學的!其實,中華文明不是5千年,而是有著5萬年文化脈絡可尋,有著上萬年乃至3萬年文明印跡可知?。?!
因是我提之議題為:中華文明三要素是玉器(可向上追陶器)、農(nóng)耕(粟谷種植)、宜居(筑巢與土穴)?。∥蚁胝嫘难芯窟^中華文明探源的人都會知道的,也會明白的,當然還要歡迎大家繼續(xù)討論?。?br>圖片
就中華文明三要素之一的玉器來說,玉器是打開上古中華文明的一把鑰匙,然后向上再問陶器。
已知古中國的河西走廊已有萬年前的大型玉礦開采遺址,估計當年歐美人也發(fā)現(xiàn)了、看明白了中國上古玉器的豐富性和文化歷史性,所以他們在殖民、資本擴張的背景下就繞開了玉器文化文明而講而制定文字、青銅、城邦的"文明標準"以考古,因為歐美人上古玉器很少的,如今許多博物藏的都是中國玉器呵!
再如今百年考古中,我們"華夏人"在"歐美人"制定的"文明標準"下已顯得很被動,明明八千年華夏文明傳承乃至數(shù)萬年的文化文明,偏偏要弄成"五千年文明"掘地三尺的去探源、去工程呵。仔細想一想,這誰之過?反省以否?這是一個方法與標準以及思想與立場的問題?。?!
圖片
藝術+文化+講座+傳承=活著就要動彈的使命一一華夏龍脈正興,<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甲骨文非卜辭說>都是觸動中華文化心房的命題,當以盡命是也!記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華山、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暨晉隴文旅科創(chuàng)123+5實施計劃″推進途程中。 查看更多2021-10-13 09:31:23 9 0 1233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之敘事曲第二
在“甲骨文非卜辭說”前文中說:“明月從古于今照中天,我寫的這些文稿都是相互連環(huán)的,旨在為有心、有慧眼者鑒之和翻閱思考?!辈⒄f:“對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董作賓、 賓、于省吾、胡厚宣、顧頡剛、姚孝遂、徐中舒、陳夢家、李學勤等前輩辛苦研究而形成的一套‘甲骨學體系’要在新時代下予以重新激活?!?br>激活甲骨學體系,突破固有思維模式,跳出象牙塔,清除、防范學術研究及人文社科項目腐敗?!靶滦蝿菹拢_保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有人做、有傳承。”發(fā)揮廣大民間的甲骨文(甲骨學)研究智慧之力量,把約定成俗且形成固見已深的“甲骨文是卜辭說”修改、更正、替換為“甲骨文非卜辭說”。對甲骨文建立新的認知、解讀方法,打破學術研究壟斷和一言堂,讓更多的人對古文字研究活躍起來。
然我知,要將“甲骨文是卜辭說”修改、更正、替換為“甲骨文非卜辭說”,激活甲骨學體系,建立新的甲骨文認知、解讀方法,在當下這可能就是一條殉道之路。因為,120年來將殷墟出土的“甲骨刻字”認定為“甲骨占卜刻辭”的思想已經(jīng)烙印很深了,或者說甲骨文就是占卜辭的思想灌輸已經(jīng)洗了幾代人的腦,蒙蔽了幾代人的心識,促使社會大眾都認為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就是占卜刻辭。
圖片
甲骨文非卜辭說,首先要對社會歷史的劃分予以重新思考,包括要動用哲學、邏輯學、人類學、社會學、文化學、歷史學、民俗學、宗教學、神話學等學科去科學的思考——自有人類以來,果真就是洪荒時代、野蠻時代、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等形態(tài)嗎?“國家是階級矛盾不可調和的產(chǎn)物”,用近兩三百年才產(chǎn)生的現(xiàn)代意義上的“國家概念”去框定遠古時代的社會狀態(tài),解釋、對應、判定遠古時代的文化歷史,從根本上去思考這是對的嗎?此處不做討論,留個話頭,僅供思考。
甲骨文非卜辭說,其次要對甲骨文所處的商代及至商代以前的社會狀態(tài)和文化歷史還需再進一步的重新去深層次的探知,不能輕易、草率的就對商代做出“殷商人崇尚鬼神,經(jīng)常進行祭祀,凡事必用甲骨占卜,所以才留下大量甲骨卜辭”的這種認知和判定。
一定要曉得,在“二重證據(jù)法”或“四重證據(jù)法”,乃至“多重證據(jù)法”的前提下,近現(xiàn)代考古博物的歷史記錄發(fā)現(xiàn)發(fā)掘和古有的文獻檔案的歷史記錄探究尋因,是要遵循“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這個法則的,反之它們相融性是會很差的。上古打不通,歷史的脈絡就不好通,若不通,歷史就會感冒,就會有癥結,“以古鑒今”、“數(shù)往者順,知來者逆”就會失去應有的作用。古有的文獻記載和近現(xiàn)代的出土器物清楚顯示:古人不比今人弱智,古人的智慧創(chuàng)造是今人無法理解,甚至無法比擬的,不能以今人的認識去認為古人就是那樣的。
甲骨文非卜辭說,關鍵是要對已形成的甲骨學體系的思想認識和思維模式進行重新的激活,重新的釋放。如果對某一事物認識發(fā)生了根本性的錯誤,那就會得出錯誤的思想,就會產(chǎn)生錯誤的結論。主流的甲骨學界一直把商代當時辦公文書記錄、歷史檔案——甲骨文當做占卜用的卜辭來理解,并對其一錯再錯的解讀和判定。
究其因,這是用漢代以來的“六書法則”、“經(jīng)學思想”和清代形成的“金石考據(jù)思想”及“周秦金文、小篆形體類比法”以“象那個樣子”來“一對一”的考釋、??薄⑨屪x,硬給甲骨文“隸定”出與通行文字在形(象)、音(語)、義(意)上達到連貫一致的一個“字”來。若遇到無法解決的“字”就以科學、慎重的名義和“闕疑”、“變異”、“變體”、“通假”、“義不明”、“本義不可知”、“久遠失傳”等說詞而給懸掛了。所以,甲骨文至今整理出來的6000多個字,也只能被隸定性的釋讀出1000多個字而已。
細考之,“甲骨刻字”上的甲骨文并不是每一個字都是能夠與后來語義上“字”一一對應的。遠古時候,字很少,一個字要表達很多意思或一段歷史的。隨著生活需要和社會發(fā)展,一個字就演變分化出很多個字,字數(shù)也越來越多,形成“字族”,至現(xiàn)在已經(jīng)累積達到了近10萬個字。
由于在前辭、命辭、占辭、驗辭等以“甲骨文是卜辭說”的認知論主導下,就將《甲骨文合集·14002片/正》中所見的那個“雙手供寶于藏室”的“字”被隸定性的釋讀為分娩的“娩”了(甲骨文“娩”字像以雙手分開產(chǎn)道,接生嬰兒,產(chǎn)道中的方形像嬰兒初出的頭形。)由此導讀、釋義出是商王為了王妃“婦好”生育而做不斷做吉兇占卜的事情了(“甲申卜,?鼎(貞):〔帚(婦)〕好娩……”見《甲骨文合集》第五冊)。
在過去還不能認識到“甲骨文非卜辭說”的重要性時候,就將“字”的“文”說成是“卜”的“辭”,將“甲骨刻字”的“文”給錯誤的認識、判定為“甲骨刻辭”的“卜辭”。因是,商代的文化歷史不得不在《尚書》、《周禮》等文獻的描述下弄成以“甲骨占卜刻辭”為載體、為反映的“崇尚鬼神、凡事占卜”的社會狀態(tài)了!至于,龜甲燒灼與鉆孔等,那是為了更好的自然風干防腐以方便刻字記錄做文檔使用,就這么簡單!
圖片
在第一篇中我說:“甲骨文字,特別對上古時期的陶、玉、石、青銅、摩崖等古文字和圖紋,是要‘五位一體,三類同究<即天、人、地、時、空五位與形(象)、音(語)、義(意)三類的關系>’大宇宙觀去認知的,世界不是單一物質世界,不是單一的人為自我認知的世界,也不是漢代以來形成的‘六書法則’能夠解決的?!?br>由于不曉“五位一體,三類同究”的深義,所以就會將一些古文字形成的詞句表達意思給曲解了。如,王立群教授及眾多古今學人在解釋祖宗十八代的“耳孫”時,將“耳”字理解為因為距離自己的祖宗太遙遠了,從來沒有見過,就是耳朵聽說。其實是沒有明白為什么要“耳”字的妙義!漢初承襲周秦的一些文化禮制,在“族”上用“耳孫”、“鼻祖”之耳、鼻的字,實際上這是與“古麻衣相法”的“五官說”有淵源的。相法是人文之一,指著自己的鼻子就是我自己,就是“天輪一二看初年、三四周流至天城?!边h古時代的人,以我為坐標,仰觀俯察,展開了天象、人文、地理等一系列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亦即“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钡脑熳址ň売芍?。
文字是文化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身份證,器物是文明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戶口簿,經(jīng)論文獻記載就像對歷史發(fā)展錄備的口供。文字釋錯了,文字誤判了,那么歷史就會出錯!——2019年11月11日子夜楊牧青于北京,今“甲骨文非卜辭說”有關論述,待見《楊牧青:重構甲骨文研究方法和認知的解讀思維模式》<暫定題名>文稿陸發(fā)布,以饗列位。 查看更多2021-10-11 09:08:47 5 0 1457 -
馬培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焦墨寫生觀察構圖》馬培童焦墨畫感悟筆記-童心寫歷(110)
焦墨石窟佛像寫生,要注意觀察抅圖,近距離要以大觀小,遠距離要以小觀大。遠觀近取法。在很遠的地方看,但對局部畫得很清楚。這是重點,大的 得很清楚。這是重點,大的布局定完之后,再把細節(jié)按近觀所得描繪出來。
近觀遠取。
在近處看,畫出來的是遠觀的大場面。佛像高大仰觀俯察。
對于要描繪的佛象不是在一個地方看,可以仰看,可以俯視,可以面面觀。觀察佛陀看其表情,要通過其表情掌握佛的心靈、思想、性格和內在世界。以靜觀動感,對方佛陀是靜止,要畫出動感來。在其周圍觀察,以靜觀動。有時來不及畫寫生和速寫。就要發(fā)揮目讀心記。反復觀察記在心里,回去在畫出來。就如佛陀在眼前。
作畫要以情動情。在描繪佛陀時,而是要動腦子多思考,對佛陀要理解。賦予對佛象以人的感情色彩。 查看更多2021-10-09 15:03:20 11 0 1317 -
李偉強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花鳥畫《蜜桃圖》,辛丑年國慶李偉強為祝福祖國而創(chuàng)作。
今年國慶正值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二周年華誕,特寫蜜桃圖為賀。祝祖國更加繁榮強盛,愿華夏黎民幸福安康!
2021.10.1李偉強記于詠竹軒 竹軒2021-10-08 14:59:23 16 0 1755 -
2021-10-08 14:57:17 6 0 3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