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尊榮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祝大家連年有余!作品國畫《連年有余》今天上午已結緣
2017-12-24 10:32:56 4 2 1959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多少英雄傲世之才,不過人生如斯皆云煙,茍家灘戲詞:
勒回馬頭往后瞧
王彥章心內似火燒
轉面來某把烏騅叫
某有言語聽根苗
若能馱某出圈套
脫險的鷂子把翅搖
回朝 br>若能馱某出圈套
脫險的鷂子把翅搖
回朝去我對梁王表
封你個馬王上九霄
午門外修一座馬王廟
本帥早晚把香燒
烏錐馬倒有通人性
不會人言把尾搖
摸摸揣揣尋大道
某要找東京汴梁路一條
王彥章馬上自思想
思想起當年好慘傷
不得時某在江湖闖
駕一隻小舟渡時光
自那日擺渡在江上
唐營里來了個十三郎
黃毛未退奶牙長
骨瘦如柴面皮黃
船到江心把話講
某家與他講比方
有錢的人兒常來往
無錢之人打下江
那少年聽言怒火上
一篙將某打下江
飄飄蕩蕩又浮上
白馬坡前排戰(zhàn)場
我二人交戰(zhàn)多半晌
不分誰輸與誰強
那人打馬前邊跑
王彥章后邊緊跟上
一時大意沒提防
烏雁爪打在了某的胸膛
李存孝壓定彥章將
他在世某不敢反大唐
李克用酒后把德喪
可憐把打虎將軍喪無常
五牛分尸存孝將
王彥章出師保梁王
吾的主愛的名夫將
命某掛帥掃大唐
在雞保山前打一仗
把多少英雄某手亡
我戰(zhàn)敗紅袍都督德威將
十二家太保李晉王
馬夫劉高為上將
三上軍陣帶過重傷
山東來了高士紀
那老兒槍法比某強
吃酒帶醉把馬上
死在了某的回馬搶 查看更多2018-01-27 14:36:27 9 0 1959 -
王貴燁生活日記 對話
南巡采風活動一組小照片、朋友這么好……我得去見見………朋友是人生中最美最大的財富之一
2018-01-29 10:03:43 14 1 1959 -
劉德芳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我的根筆作品——龍行天下系列。
2018-02-27 22:46:15 9 0 1959 -
汪瓊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新畫的國畫花鳥畫《富貴吉祥》,《紫氣東來》,《晨曲》,四尺整張三幅,尺寸68*138cm
2018-07-06 17:30:38 3 0 1959 -
李同輝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今天創(chuàng)作的山水小品,請朋友們指正
2018-07-21 17:04:13 5 0 1959 -
王貴燁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有些人想收藏自己喜歡的畫家的作品,但是又怕買貴了。想等到畫家成名了以后再買其他的作品。其實這已經錯了以前很多的收藏家手里面的名家的作品都是在畫家沒有成名之前拿在手里的,他們收藏了。
現在畫家不是 現在畫家不是名家不等于以后不是名家。應該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個連自己都不敢相信的人還能做出多大的事嗎。收藏字畫就像買股票一樣??春昧司鸵率秩ベI。等到股票漲上去了,再去買??峙戮秃茈y買到了。即使買到了也是高價位的。我的作品不是名人大作。近幾年,別人都說書畫市場不好,可是我的作品一直往上翻。現在已經翻了十幾倍,而且收藏我的作品朋友越來越多了。畫家只要真誠努力的去作畫,社會會給你應有的回報的,不去欺世,不可騙人………哦 查看更多2018-08-27 11:48:55 6 1 1959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書法:青銅銘文遂公須與大禹治水
名稱:燹公須(須+皿)
規(guī)格:68cm x 136cm
款識:庚子夏楊牧青課徒。
備注:該器從美國古物地攤上被中國某人發(fā)現并回流,2002年保利展出時李學 發(fā)現并回流,2002年保利展出時李學勤先生名之為遂公須(須+皿)。后有學者不斷對銘文解讀,有說是商代的,有說是西周早期的。今再對二十多家論說比較,李學勤先生的西周中期遂公說是對的,內有兩三個字雖誤釋了,但不影響李先生的正確判定。遂與燹是一樣的,亦昆侖燧人氏后裔。銘文98個字無一字是閑的,記述了大禹治水事情,是先秦古文獻記載有力佐證。就遂公而言,即古遂部族,今地名中遂什么的大與此古部族有關系,如川中遂寧等。今學者大都以古遂國為說,這是以今人觀去度古人態(tài),是非常欠妥的,這也是一個認識、方法與思潮的致命問題。先生人微言輕一下子是不能改變當今史學、考古、社會的流弊流毒,但可以慢慢地影響之,總有慧者可知吾心!一一庚子6月中旬楊牧青于京華 查看更多2020-06-14 10:49:22 5 0 1959 -
林麗姐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有鄰居看見我的畫,然后在議論,這個畫好漂亮呀。工筆畫確實漂亮,只要能畫出漂亮的畫我就最開心了。
2022-09-16 15:15:28 12 0 1959 -
已認證
葉仲橋生活日記 對話
為期三天的阿聯(lián)酋迪拜、啊布扎比(首都)文化交流采風活動結束,2月14日回國。先后拜訪迪拜中國廣東商會,并受到迪拜中國廣東商會僑領張會長以及多位商界知名人士人士的熱情接待、進行了文化商貿交淡。葉仲橋
2018-02-15 10:42:32 9 1 1958 -
孫逢春收藏日記 對話
佛釋道系列之27
彌勒化緣圖
茶 茶 茶
春水伴茗芽
翠綠壺中曬
品如逸紫霞
鵬城陳少慈詩
孫逢春 sp;翠綠壺中曬
品如逸紫霞
鵬城陳少慈詩
孫逢春2018-03-12 15:51:28 8 0 1958 -
楊牧青生活日記 對話
“梵音史詩一一般若號角世界巡演新聞發(fā)布會”在釣魚臺芳菲苑即時啟動,李玉剛、霍尊、央吉瑪等領銜,石軍先生主持,隨遇智嗄仁波切·吉祥殊勝!
2018-04-09 17:37:42 9 0 1958 -
李亞南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李亞南書畫工作室作品 國畫《松崖攬勝圖》,尺寸180×70cm
2018-04-26 13:03:35 4 2 1958 -
孫逢春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江南寫生系列國畫山水畫《太湖人家》 2016年作品;國畫山水畫《渡口晨曦 》2016年作品。(供欣賞 不贈不售)
2018-05-16 12:10:52 3 1 1958 -
已認證
龔光萬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花鳥畫,回望曾經的作品,小《雞》系列,7幅,供大家欣賞
2018-05-18 12:13:07 12 1 1958 -
已認證
葉仲橋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為云浮市創(chuàng)建國家級文明城市創(chuàng)作了這張小八尺畫作。國畫山水畫《春滿蟠龍?zhí)旌廊绠嫛贰?
2018-06-14 15:54:03 5 1 1958 -
已認證2018-06-28 08:56:48 8 0 1958
-
馮增木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祥和自如》《泉清魚樂》《》近作幾幅斗方彩魚,略施金粉,效果尚可!請品賞,多謝!
2018-08-24 13:54:35 4 1 1958 -
2018-12-08 10:14:03 12 0 1958
-
2019-11-18 09:36:08 13 0 1958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直播講稿:甲骨文“年”字解讀
網絡直播抖音號:187 8149 447
時間:2021年2月1日早午
示意文字:年
文字形體的大概類歸:簡體字-繁體字/楷行草隸-小篆/簡牘-金文/大篆- /楷行草隸-小篆/簡牘-金文/大篆-甲骨文/圖紋。
講解:楊牧青,號草坪先生、法青居士。專職從事書法、國畫藝術創(chuàng)作,甲骨文與上古文化研究,智庫決策與企業(yè)文化戰(zhàn)略規(guī)劃。善甲骨金文書法,工楷行草隸榜諸體;擅水墨大寫意山水,兼人物、花鳥畫,多藝術、文化、社會評論,撰有近百余萬字文論,從藝術創(chuàng)作到學術思想業(yè)已形成風格鮮明、觀點獨到的體系。
力倡并主導“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和“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是新時代甲骨文信息綜合研究和上古文化研究獨立學者,全球把甲骨金文以書法形式推上區(qū)塊鏈的第一人,水墨三晉、水墨巴蜀、水墨京津冀、水墨華山與陜西八景·楊牧青書畫文化行發(fā)起者、主創(chuàng)藝術家,也是較早開展中國書畫國學系列公益講座走進重點社區(qū)/院校/企業(yè)發(fā)起者、主講人。
上期直播講稿:
云雨雷電神字與文化與生命的講解
甲骨文“天”字解讀
古文字“地”字解讀
甲骨文“時”字解讀
古文字“空”字解讀
古文字“春”字解讀
大家好,今天我分享一下有關“年”字的內容,馬上要過年了,在這里恭祝大家新年行好運,六時吉祥。當然行好運前提是要做好人,天道不遠人,人常欺天者有之。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從古到今,講年的,說年的,寫年的,畫年的……人太多太多了,異彩紛呈,各有特色。但是,先生我還得要就“年”來解讀的,期以年年與諸位同在,期以年年與大家共歲!
中國的文字種類很多,漢字是國之主體,文之命脈,所以我就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為主,通過網絡平臺陸續(xù)分享文字與書法、與文化、與生命的關系。前面已講了云、雨、雷、電、神、天、地、時、空、春九個字,每一字大都不以約定成俗的“意思”去解讀的,為此也引起了不少討論。
過去我對帝、黃、皇、堯、殷、商、周、文、學、孔、鼎、康等字也有解讀片段,以及對《山海經》和盤古氏的論述、伏羲氏的解析、軒轅黃帝故里和行跡、堯王故里和行跡、大禹故里和行跡,還有夏人起源和夏文化生成等,陸續(xù)整理成網絡文稿已發(fā)出,歡迎大家繼續(xù)關注和支持,隨著“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和“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縱深研究,在廣為傳播與慧識共鳴中訖以海內外共鑒。
在這里,把“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的幾句話再復述一下,許多文稿中有,網上能查到,看得見,即:“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梳理上下一百萬年人類上古文化脈絡,以華夏文化文明為主源,辨析世界文明來龍去脈,探究中華文化五萬年路徑,確立中華文明三萬年觀念,亟需改觀中華文明五千年乃至八千年欠妥不準確的說法!”這些都是最基本的論斷,需要與“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有關論述相互參讀,不是單一的。
年字,傳統(tǒng)的說法是“形聲字”,按我說應是象形加指事、加會意的一個字。年是名詞,《紅樓夢》:“接襲人家去吃年茶。”也有形容的詞性,《儒林外史》:“你我年誼世好,就如至親骨肉一般?!?br>年,是地球環(huán)繞太陽公轉一圈的時間單位,周期約需365又1/4太陽日(天),從而產生了年代、年紀、年節(jié)、年歲、年豐物阜、年方二八、年高望重等意思。
還有“年”姓,比較少,在《百家姓》中排名第497位,又讀ning(佞)或xìng(倖)。如,《集韻》:“乃定切,音佞,人名。《公羊傳·襄三十年》:‘年夫。’《釋文》:‘年音佞?!秱鳌纷鳌颉!薄度f姓統(tǒng)譜》:“永樂中有‘年當’,懷遠人,歷官戸部尚書。”一說,年姓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時期齊襄公之后,以先祖名字為氏?!堵肥贰酚涊d:“齊太公后有‘年氏’。”又說,年姓源于契丹族,出自唐朝時期契丹族‘遙輦氏’部落聯(lián)盟,以部落名稱漢化改姓為氏。復又說,年姓源于羋姓,出自元末明初年遇春(本名嚴遇春),屬于音訛改姓為氏。再說,年姓源于滿族,尼雅氏、查拉里氏(賈拉喇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清代有個影響很大的將軍“年羹堯”,據說現在西寧的年姓就是其后裔。年姓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群體,按以甲骨文字體結構和本義,估計能追溯至神農氏的農耕時代。
通常的說法是,“年,名詞,形聲。甲骨文字形,上面是‘禾’,下面是‘人’,禾谷成熟,人在負禾。小篆字形,從禾,千聲。本義:年成,五谷成熟?!保ㄒ姟皣鴮W大師網”收錄,順次更要感謝這個網站給我們提供了許多許多學習和參考資料。)東漢許慎(約58年-約147年)《說文解字》:“秊,谷孰也。從禾千聲?!蹦纤魏矅?074年-1138年)《春秋傳》曰:“大有秊。奴顛切?!薄豆攘簜鳌ば辍罚骸拔骞却笫鞛榇笥心??!薄对姟ぶ茼灐へS年》:“豐年多黍多秊?!边€有許多“年”字的解釋就不一一列示了。
一個甲骨文,或一個古文字,就是一段故事,一段歷史,隱含著華夏先民的無上智慧,映現著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文化精神,必須要上知天文,下通地理,才能談人文,否則一切都是妄說!
從甲骨文“年”字看,為什么是一個禾上人下的形體結構呢?為什么又把五谷成熟當作年呢?這些都要向上追溯著去探究的。上古農耕時代的黃河、長江流域以“北黍南稻”為其生活糧食。黍以黃米為主,也有白、紅色的,不僅北方人用黍做飯,而且用黍還可以釀酒??脊虐l(fā)現可知,華夏先祖種黍、種稻、釀酒的生活方式距今已有六千多年乃至上萬年了,其悠久的歷史文明和文化傳承,對后來的文字產生毋庸置疑會有一個很大的影響因素,特別古人善于擅長觀測日、月、星運行規(guī)律的天文星象思想對文字形成產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與人以彰明;仰觀天文,俯察地理,遠取諸物,近取諸身,類以八卦,將主觀世界的抽象的物象寓意以客觀世界的形象的圖文方式展現,呈現觀鳥獸之跡,體類象形而制文字……是古人造字的基本原理和根本法則。
因此上,“年”字不僅表義了古人以禾苗成熟為“年”的輪回時限,而且也是通過長期的對天文地理觀察總結賦予人文教化的一個具體表現。同時,也告訴人們要以“年”的內涵去處事處世,人取禾的生死、貢獻之象而制定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和標準,以至表達人們的愿望訴求。特別如甲骨文《佚.679(甲)》、西周青銅器銘文《庚贏卣·集成5426號》、戰(zhàn)國晚期《廿年矩末弓》及異體字千+力、千+萬、兩小三角+星(其實是表義日、生的意思)等字,是非常有代表性的!
在“年”中,能引起人們最感興趣的莫過于“年獸故事”。通常說,“年獸又稱‘夕’,是古代漢族神話傳說中的惡獸。相傳古時候每到年末的午夜,年獸就會進攻村子,凡被年獸占領的村子都遭受到殘酷的屠殺,頭上的犄角就是武器。人們利用年獸的三大弱點,放爆竹(會嚇壞年獸),貼春聯(lián),驅趕年獸的進攻。為了防止年獸的再次騷擾,放爆竹、貼春聯(lián)漸漸成為節(jié)日習俗,春節(jié)由此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征之一?!保ㄒ姟鞍俣劝倏啤痹~條)
其實,年獸故事是人們一種逐吉避兇的精神信仰和對生活安定的美好向往,是人們對生活生存的心理暗示和安慰。當下及今后,我們不能再次局限于神話故事當中去,不要認為古人就是原始的、愚昧的、蠻荒的,而是要把古人對客觀世界的人文精神發(fā)掘出來,以益于人之智慧和文明的創(chuàng)造!
根據我對古文字的本義識讀和意象感悟及對《山海經》的研究解析?!澳戢F”并不是一種兇惡的動物,而是上古時期族群具有巫覡之術的頭領。他們代表著上天神帝之權的象征,是巫覡、司天監(jiān)或醫(yī)翳之人,故在太陽回歸之“時”就要扮演一種角色來到族群(村子)發(fā)揮自身“祭祀/宗教意義”的功用。他們或為神農氏的后裔,喜歡紅色以象紅彤彤的太陽,頭戴牛角形的面具,身著本族群圖騰徽識的衣服,手持代表“豐年”的嘉禾,念著各種咒語,跳著舞……祈求“上天”能對“族群”帶來和順、平安——和順一族納百富,平安二字值千金。
最后,我再為大家分享一下,也是比較重要的內容:
中國的漢字經過至少三千三百多年的積累至今,數量已經龐大,多達近十萬個字,真、草、隸、篆等形體也是極其復雜多變的。
就甲骨文字來說,歷120多年來許多專家學者從約15萬片龜甲獸骨殘片中研究、考釋、摘編,當前統(tǒng)計含一字多形的約6211字(見曹錦炎主編《甲骨文字形表/增訂版》),單個字頭的約4500多字(見安陽學院 “殷契文淵”字庫),能用楷體“隸定”的約2700多字(其中,已釋讀的約1200多字,見徐中舒編著《甲骨文字典》、于省吾編著《甲骨文字詁林》、黃德寬主編《商代甲骨文字形表》、馬如森編著《殷墟甲骨文字實用字典》、陳年福編著《實用甲骨文字典》、劉興隆編著《新編甲骨文字典》、劉釗、馮克堅合編《甲骨文常用字字典》等)。
當前,我根據海內外甲骨文學術研究狀態(tài)和國際性或國內重要的甲骨文書法展覽信息(以2019年底為準)粗略估算,“體制內”還在世的甲骨文研究者大約三千多位(如社科院、清華大學、復旦大學等院校的教授、研究生),加上國外的估計也就五千多人(以日本、英國、美國“漢學研究”為反映點)。
能進行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或以書法為名介于學術性半研究狀態(tài)的約三萬多人(這些人大都是“體制外”屬于民間的、社會的。)最奇葩的現象是,當今搞甲骨文專業(yè)學術研究者,每天和“文字”打交道,竟然不會寫“書法”,甚至不懂“書法藝術”是什么,拿起毛筆寫的(如題簽、祝賀等)那些“甲骨文”比小孩子初學甲骨文書法寫的還差勁。特別一些大名鼎鼎的甲骨文學術研究者,沒有了羅振玉、胡厚宣等前輩那樣既能學術研究的深度又能書法藝術的境界。
同時,在“甲骨文熱”的趨勢中平常一些專業(yè)從事書法藝術創(chuàng)作者,在沒有任何古文字和甲骨文、金文學習、訓練、積累情況下就“上馬”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并把“作品”推向大眾,投向市場。更甚者,有的通過互聯(lián)網之便大談大講甲骨文如何,金文如何,古文字書法又如何如何的……等等,拋出一些混淆視聽的言辭和論調,不以羞愧先人為恥辱,而以自覺超越古人為光榮。
就今年來看(2021年1月底),隨著國家層面對“古文字”和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重視,近多年來喜歡、熱愛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人多有數千萬眾,可謂是后勁十足,春天在望,草木欣榮!
通過中國國家圖書館在線數據檢索全部“甲骨文”信息時有七萬七千多條,其中“甲骨文論文”有五萬五千多條。在安陽學院“殷契文淵”字庫介紹中說收錄了兩萬多篇論文……這些“數據與信息”可以反映出學人們對甲骨文的熱愛和重視,及其付出的辛苦工作和勞動成果。當然,還有許多“體制外”的民間的、社會的甲骨文研究者資料和信息看樣子是由于“沒有出版物或期刊論文發(fā)表”原因被錄入數據庫中,這是非常遺憾的!
互聯(lián)網時代,一切學術資料和信息除了涉密的之外都是公開的,期望國家機構和部門對這些流落于“體制外”如流浪星星一樣的甲骨文研究者要重視,給予及時的解決。我深信,“古文字與中華文明發(fā)展傳承”不是圈子內玩的事情,也不是金字塔尖上跳舞的,如果忽略、輕視民間的、社會的智慧和力量,那將是一種最愚蠢的做法,中華民族發(fā)展離不開每一個人的共同努力和奉獻。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辭,按我的“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觀點去看,重新去解讀,今已被專家學者釋讀出的除了常見的三五百字可共識之外,其余在“釋義解讀”上大都是有偏差的,或錯釋誤解的。關于這些問題我已經寫了許多“甲骨文非卜辭說”的文稿,有待時日慢慢縱深研究和解讀罷了。
甲骨文解密方法有五,一者,天象為源,生命為本。二者,科學實證+玄靈思維是認知人類上古文化的基本方法。三者,以象取形,昭示民生。四者,神人共識,入于時境,拆合構件,窺其妙用,不應以今之眼觀所知而標準于古之眼觀所得。五者,清除卜辭陰霾,回歸契字本來,窮究點畫因由,形音義理共參,窺天鑒地察于人文始識甲文骨字之根由。
另,金文/大篆是長達800多年的周王朝使用的主體文字,上接晚商甲骨文,下啟漢代隸書,前后延續(xù)約1000多年,至今成為中國書法藝術瑰寶之一。
甲骨文不是殷商王朝占卜之辭,它是商王朝使用的主體文字,是延續(xù)夏王朝圖紋式的文字進行改革變化的,成熟的涌現在商中晚期的270多年之間,至西周早期后開始停止使用。自1899年從殷墟發(fā)現以來成為一門國際性的學術研究對象,是研究夏商周三個王朝的重要媒介支點,更是中華文明探源的入門鑰匙之一,也是中國書法藝術瑰寶之一。就書法藝術層面來講,又將必會成為國際性的重要藝術形式之一。(參見《糾正:甲骨文不是商王朝凡事都要占卜之辭的文字》一文)
A.還有人問我:“老師好,學書法不寫楷書(如唐楷)能行嗎?”
我嚴格的講:“不行!堅決不行的!不寫楷書就不是一個書法家,是忽悠日鬼人的書法家而已。如果開始不寫楷書,打不下楷書的底子,上來就行行草書或甲骨篆書等,將來會落下書法氣息韻致不足的后遺病癥……”
B.有人反問我說:“老師,甲骨文、篆書都不是楷書,難道商周先秦的人都不是書法家嗎?”
我說:“一者,準意義上的書法家這個稱謂是秦漢時期形成的,至漢晉才定性定論的。先秦時期的人沒有書法家的思維傾向和名稱概念。二者,那是你不清楚什么是楷書,而是被一般的習俗的楷書觀念束縛了,更不明白‘以楷作則’的核心是什么。商周先秦人用毛筆書寫或契刻時時非常認真的,他們對筆畫的處理態(tài)度就是‘楷則’,而且對文字的敬畏之心是不同一般的,不會陷入文字藝術游戲狀態(tài)中去,更不是為了藝術之名而搞書法的?!?br>C.也有人問了:“老師啊,那晉人尚韻,唐人尚法,宋人尚意,當今有位書協(xié)領導說現代人的書法‘尚式’對嗎?”
我說:“書法的藝術性質的發(fā)展形態(tài)和崇尚什么,這是時人創(chuàng)造、后人總結的一個大問題,沒有錯的。至于現代人尚式,按我來看,今人的書法、美術等藝術形態(tài)都是尚權、尚錢、尚吹的一個特殊時期,等后人去評價或蓋棺定論吧?!?br>D.還有人問:“老師,書法的文化和意義是什么?”
我說:“講起來這個話題太長,簡說之就是,文字學、書法學、繪畫學要與哲學、宗教學、中醫(yī)學去關聯(lián)的,這些又要與天文學、地理學去關聯(lián),在對藝術的高度濃縮與提煉中又要反映到生命學的本體上來,一切不能以人文原則的藝術都是扯淡,脫離了人的基本屬性講什么都是空談,不論文化的還是藝術的,乃至資本的還是金融的。就甲骨文研究的問題,不要輕易迷信當今某些文字專家的權威,或某些專家編寫的字典,或許他們的思想出發(fā)點建立在為了項目套現、職稱晉升、仕途升遷等功利主義之上導致思維和認識有偏差,我們需要客觀的、冷靜的、科學的去對待辨析。”
E.復有人問:“老師,我寫的甲骨文書法評委專家說我寫錯字了,我也是遵照甲骨文字典或者字帖寫的,這又怎么說呢?”
我說:“正好將今天微聊一段摘此供思:‘呵,不要把<國家寶藏>娛樂性的電視當那么回事了,讓他們做歷史文化學術性質的欄目,那是找錯門了,理解萬歲,他們讓影視演員坐場調侃就已經不是在講國家寶藏而是玩玩國寶而已。反思一下,我們的萬年華夏文化如今不自信且大面積的爛腐、專家們冒泡泡還不是近幾十年的電視首當其要的傳播功勞嗎……就好像甲骨文書法一樣,寫甲骨文的把錯誤字寫出來了,這應該首要的追責編寫《字典》者,可是專家們卻說寫甲骨文的要去研究文字學、甲骨文等等……如果回過頭去仔細發(fā)現,說這些話的專家(含編寫《字典》的)大都不會寫書法,而且更不懂書法藝術是什么……于是就出現了甲骨文書法在普及過程中涌現出總有那么些專家們胡扯胡講的局面了呵……當然我是就事論事,不是否定所有專家學者勞動汗水與可取可用且有益有價值的成果的?!?br>備注:原創(chuàng)文稿不易,多轉發(fā)分享、多贊賞就行,祝四海升平,一切吉祥如意! 查看更多2021-02-03 11:48:06 6 0 1958 -
2017-10-21 10:43:39 4 7 1957
-
2018-01-16 14:22:18 8 1 1957
-
袁峰生活日記 對話
每一張圖片……都是人生的歷程!
2018-02-27 18:34:20 18 0 1957 -
宋德發(fā)收藏日記 對話
油畫《鄉(xiāng)院》,兒時的回憶,滿滿的鄉(xiāng)情。
宋德發(fā)2018-03-25 13:34:50 9 1 1957 -
蔣元生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新作品展示《清泉出山澗》,《深山幽居圖》,國畫山水畫,尺寸60*60cm。清欣賞
2018-08-04 00:05:55 22 0 1957 -
甘慶瓊生活日記 對話
應邀參加在大別山革命老區(qū)河南省光山縣舉行的美術沙龍,來自光山、新縣、潢川、息縣、羅山五縣的3O余位書畫同仁齊聚巡山堂。
2019-12-16 15:08:31 16 0 1957 -
馬國斌收藏日記 對話
應邀為著名相聲演員、中國曲藝家協(xié)會主席姜昆老師創(chuàng)作肖像鋼筆畫作品,并與作品合影留戀。
戊戍年秋,馬國斌畫于廣西。2019-12-23 17:49:47 23 0 1957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三晉行一一參訪侯村媧皇陵/女媧補天寺
2021年4月7日,殊勝因緣,我們一路前行,參訪山西洪洞侯村媧皇陵/女媧補天寺。一一記于"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暨晉隴文旅科創(chuàng)123+5實施計劃″推進途程中 劃″推進途程中<歡迎關注﹥
女媧文化源遠流長,內容豐富,是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已經開展的中國史前文明探源的重要研究對象之一。
女媧是人類的創(chuàng)世女神,也被世人尊稱為大地之母、中華之母,是一個福佑萬民的女神。老少能熟的女媧"摶泥土造人"、"煉五色石補天"故事流傳至今。
據史料和傳說,女媧是伏羲之妹,被其兄封為"女皇″,居汝水之陽(今察之,似為汾水之陽更對)。女媧廟、媧皇宮、女媧陵之名大多見于黃河流域,今山西洪洞、山西霍州、山西芮城、甘肅天水、河北邯鄲、陜西安康等地有之。
上圖:沿村舍路徑而行,媧皇陵就在眼前。本來車子可以直接到達寺前,結果導航提示到達了,于是步行而至。原來"媧皇"非要讓我步行千余步而朝拜,一證誠心呵。
上圖:向寺院師父說明了我從北京到三晉的"文化行″情況后,徑自取上鑰匙開啟媧皇陵之門。
上圖:近當代著名作家、文學家冰心先生題寫"中華之母女媧陵″,陵園內碑刻文記等,還有兩個棺材置放陵后小室。
上圖:女媧補天寺住持果明法師也是臨濟宗的,與我聊起虛云、太虛、宣化、一誠、星云、弘一諸先輩,甚為親近。法師堅守寺院二、三十年,性情正直,多正見,開言便講"三皈五戒、登壇傳教、依法不依人、要注重實修″等。中午,我們聊的挺好,惟獨遺憾的是,法師讓我喝茶而我婉謝無飲,因我杯中有水添增之故。
附言:
女媧陵寢坐落在山西省洪洞縣趙城鎮(zhèn)侯村境內,在村子地勢較高處。據考證說,距今約有30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最早的“女媧陵”。
又說,"女媧陵寢"始建于周朝,漢建和元年(147年)重修,后歷代修葺擴建。自宋代開始將此處列為"女媧本廟″,享受國廟祭祀。宋、元、明、清四代國朝,歷派欽差大臣致祭。清康熙皇帝曾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親臨女媧陵祭祀。
寺廟內古碑林立,原有139通,均為歷代帝王祭文御碑。據清代道光年間刊刻的《趙城縣志》記載,從順治八年(1651)至道光元年(1821)170年間,六代清帝致祭女媧廟的諭祭文就有30道。
女媧陵寢占地面積36000平方米,由南至北沿中軸線依次為山門、儀門、獻殿、寢宮等。東西配有廊房、禪院、竹苑、補天石、鐘鼓樓等。 查看更多2021-04-08 09:35:25 14 0 1957 -
安士勝生活日記 對話
天津畫院新春送福走進鄧店村!
2018-02-02 15:09:44 4 0 19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