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牧青日記 對話
楊牧青:中國甲骨文播化世界——用中國書法繪畫藝術彰顯中國甲骨文的文化魅力
網(wǎng)視資料第三輯?實踐篇?共3段 2022.10.05 中國北京
Yang Muqing: A World of Oracle and Bone Inscriptions in China——Displaying the Cultural Charm of Chines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with Chinese Calligraphy and Painting
Online Video Materials Volume III ? Practice ? 3 sections 2022.10.05 Beijing, China
海內外熱愛文化事業(yè)的有識人士和喜歡中國甲骨文書法及其文化的朋友們,大家好:
Distinguished people at home and abroad who love cultural undertakings and friends who like Chinese oracle bone inscriptions calligraphy and its culture
首先,我們先欣賞兩張珍貴的圖照,一張是楊牧青的原創(chuàng)甲骨文書法作品,一張是“甲骨文刻辭”高清放大圖片(來自網(wǎng)絡,據(jù)悉源自“旅順博物館”藏片。)
視頻:https://v.qq.com/x/page/y33580kei35.html
第10段:根據(jù)前多期“甲骨文書法”講述過程中,得到的反饋和建議,為了更好地做好“甲骨文書法傳播推廣”工作,我以《中國甲骨文播化世界——用中國書法繪畫藝術彰顯中國甲骨文的文化魅力》為主題,將展開本系列的內容分享。
在前多期中,我圍繞“全球甲骨文書法傳播推廣全球行”進行了《第一輯?開篇詞?6段視頻》、《第二輯?旨歸論?3段視頻》內容分享,根據(jù)網(wǎng)絡數(shù)據(jù)顯示,反響還是比較大的。在《第三輯?實踐篇?3段視頻》中,選擇性的講述一些甲骨文書法創(chuàng)作過程中的問題,期以海內外更多熱愛、喜歡甲骨文書法的人,能夠建立起對甲骨文書法及甲骨文(甲骨學)的學習信心力和學習知見力。
當然,在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語委等八部門統(tǒng)籌協(xié)調實施的“古文字與中華文明傳承發(fā)展工程”政策鼓勵下,我也開啟了“楊牧青甲骨文書法線上線下課程示講”系列,并在“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甲骨文非卜辭說”的思路下,撰寫了幾十篇、十余萬字的文論,逐字逐文的講解、示范,至今錄制了千余段短視頻,正在編著《小朋友識寫甲骨文》(10多萬字)、《甲骨文基本知識問答100例(暫定)》(15多萬字)、《甲骨金文書法作品精選》(10多萬字)、《華夏之源》(30多萬字)、《神州之脈》(25多萬字)、《中華之本》(25多萬字)等書冊,計劃陸續(xù)推出,為進一步弘揚甲骨文書法鋪就相應的、堅實的基礎工作。
古今中外無數(shù)的事實證明,理論和實踐必須要雙管齊下,同步進行,否則就會陷入“無明相狀”。
有的人的學科、教科式的理論很強,講的頭頭是道,說的有鼻子有眼,可惜對書法的藝術實踐,是很薄弱的,甚至不懂書法是什么,以為拿起毛筆寫字就是書法,以為拿起毛筆照著甲骨文字的形體描畫就是甲骨文書法。實際上,甲骨文的文字書寫特性,會讓人感悟、感知到它的魅力所在。若不注重書寫,照本宣科那是不行的。
有的人的書法寫的很好,基本功底扎實,就是不會寫,或不注重甲骨文書法實踐及其學術理論研究,從不涉獵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的系統(tǒng)書寫與訓練,在傳統(tǒng)的秦篆漢隸、“二王”和歐、顏、蘇、米等書法展覽比賽風潮之下,謀取一些權位和名利,丟失了中國文字的書法藝術之根源,缺失了許多的漢字藝術的智慧靈動性。
這兩者的現(xiàn)象都是不正常的,都是因為思想、認識、方法和學習態(tài)度不對造成的。究其因,就是“無明”造成的。所謂無明,本為佛學經(jīng)典的名詞概念。意思是,無明為煩惱的別稱,不如實知見,即闇昧事物,不通達真理與不能明白理解事相或道理的精神狀態(tài),亦即不達、不解、不了,而以愚癡為其自相。泛指無智、愚昧,特指不解佛教道理的世俗認識(參見《佛學大辭典》)。
無明,為十二因緣之一,又作無明支。俱舍宗、唯識宗立“無明”為心所之一,也就是心的作用,稱作“癡”。那么,扼要的講,無明,就是對事物、對世界認識不清楚、不明白的一種狀態(tài),不能見到世間實相的根本力量,也是我們執(zhí)取和貪嗔的根源!
所以呢,我們學習甲骨文、學習甲骨文書法,才能破除這種無明相狀,這樣才能有很好的知見,才能有很好的感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