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牧青日記 對話
書法作品
名稱:屈原《漁父》楚辭句
規(guī)格:168cm×68cm/8平尺多
款識:戊戌初春楊牧青于北京
備注:書法2018年初春寫于京,隨記2015年端午于滬,2020年端午于西山。曰:"端午寄語,兩千多年前的楚國有一個人,既是文人騷客又是高級官員,既剛正不阿又不知同流合污之道。他就是屈靈均,名原,是帝高陽氏的后裔。他滿腹才學而不諳天命時運之勢。后來,他不得不抱起一塊石頭在內(nèi)心世界受到極度委屈的掙扎情況下投向汨羅江。就那樣的自盡了,就那樣的也給蝦怪江鱉一頓美餐,就那樣的也為楚國其他貴族士大夫讓開了一條升官弄權(quán)之路?!?br>三閭大夫屈先生的自盡,無疑是悲愴與歡欣并存的!若從后人“節(jié)日安康″與"龍舟戲鬧″中用歷史性的文化角度來看,屈大夫顯然是一個極具創(chuàng)意性、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偉大投江,也是一個生命終結(jié)的偉大再生。千百世以來,神州的人民沒有忘記他,文人騷客沒有忘記他,達官貴人也沒有忘記他!
心懷國家發(fā)展,胸念黎民百姓,存有遠大理想抱負,且能賦文作辭的屈大夫投江,給我們了一個很大的啟發(fā):
欲讓后世的人們在惦念中能有快樂,忘記憂患,忘掉憂傷和悲痛,今生末了之時必當要有個創(chuàng)新式的生命終結(jié)法一一抱塊石頭找大江,不要被朱門酒肉臭死。或念段經(jīng)書上了天堂,不要接受末日審判?;蜃U涅槃做個超脫,不要去六道輪回……望著江水,偶爾一聲汽笛,想一想身居高位的屈大夫生命歷程,先生今時身在黃浦江畔,灘外的風情甚好。然,作為一介文化老百姓、藝術平民是無法道盡節(jié)日安康的潺潺憂思。僅能說的是,大伙兒在吃粽子、鬧龍舟、互道安康時,請記住屈大夫的歷史文化真諦。以史為鑒可知興衰,若真正的人才都投江了,那還有什么歷史性的文化可言呢?!
又,2018年6月16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參觀古代中國基本陳列歇息即《端午·寄懷二首》;
其一:
抱石投江忠臣心,
汨羅水哭情深深,
啼血子規(guī)望崖畔,
悲辭伴淚夜長吟。
其二:
雄黃驅(qū)鬼鬼未消,
仰天長嘆嘆身老,
屈子傲骨今何在?
江河不廢誦離騷。
一一2022年端午楊牧青復記于京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