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牧青日記 對話
楊牧青:大年初四迎灶神——從灶字看華夏族中國人的文化傳承
2022年2月4日農歷大年初四迎灶神日又逢寅時中刻立春節(jié)令,非常的好!
立春之后,陰氣開始衰弱,陽氣開始回升,氣溫慢慢升高。大宇宙,陽氣回升;小宇宙一一人體,更需要陽氣回升,這個陽氣就是立德行善,讓正氣充盈,遠離唯利是圖、常懷算計、無遠見無格局的一些人和事,多感念以往有恩有義的人和事。《禮記·大學》說:“德潤身?!彼躁P鍵在于是怎么去潤的問題。當官的把官當好,多為民辦事;經商的把商經好,多為社會著想;為文的把文為好,多為家國教化。
灶,對于一個具有文明特質的民族來說是非常重要之重要,不分東西方的。
灶的興旺發(fā)達是可以改變影響一個族群的命運。灶堂生火,讓人們生活變得更加美好。然而,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和快節(jié)奏的生活壓力及時間的不夠用,大部分人或人家就不生灶做飯了,讓點外賣、吃零食、訂餐宴沖擊沖淡了灶的煙火味。因為自我標榜時尚的人家都沒灶了,灶王爺當然也就沒有棲居處,因此他也上天言不了好事,下地也就降不了吉祥。
家無灶而不成為家。家中因有灶才能體現(xiàn)出一個家的煙火氣。一個家的灶火很旺,則其生機氣也很旺。家安人始穩(wěn),人穩(wěn)國始盛,故中國傳統(tǒng)的風水文化中把門、主、灶稱為“陽宅三要”一一居住人的家的三個主要因素。如果冰鍋冷灶的,那么這個家的存在意義就顯得多少有些凄楚悲涼之感!比如宋代大文學蘇東坡在《寒食帖》中寫的“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本盃罹筒皇嵌嗪玫摹T钜财屏?,濕的葦也燃不起火,煙熏火燎的,一個人坐在灶堂前呆呆發(fā)悶必然會引起思緒萬千的……這種景狀只有經歷過的人才知什么是凄楚悲涼!
大年初四迎灶神是說這一天灶王爺親自要盤問家里人的事情,所以這一天,一家人要恭敬的等候灶神的盤問。其實在臘月二十三日祭灶時灶神已經降臨,并且大年三十夜與家人們一起守夜呵。
又說,正月初四是女媧創(chuàng)世神話的“羊日”。如《問禮俗》中記載:“正月一日為雞,二日為狗,三日為豬,四日為羊,五日為牛,六日為馬,七日為人。正旦畫雞于門,七日貼人于帳。”正月初四,在老皇歷中占羊,常說的“三羊(陽)開泰”乃是吉祥的象征。
從文字演變情況來看,宋代時已經出現(xiàn)了簡體“灶”字的形體。當然這個火+土構造的形體無疑是非常正確的。這也從側面可以佐證“灶”與“神”的這種民俗文化關系在宋代已經很成熟了。就“灶”字來看,這是通曉天文地理、精通造字原理、分管宗廟祭祀的宋代官吏給定形的。這個字形也是比較準確地還原了、保留了上古中國先民們“火燒土烤”的“灶”的本義。
從現(xiàn)有的考古資料來論,至少在距今約6800─6300年“半坡文化”時期“灶”已經很成熟了,人們已經掌握了以火燒煮炊事了,這時期及后來的大量陶器“鬲”等就能證明,這是神州大地上“華夏族人”一一古中國人本有的文化與文明及其創(chuàng)造的見證!
可惜,自上世紀初新文化運動以來,在西化思想不斷熏染與入侵下,中國一大批公知在某種意識捉弄下就是不承認這是中國人本有的文明,偏偏要跟著所謂的國際學術界制定的“文明標準”瞎跑亂搞。當然在一切都要革變與發(fā)展的這個“時代過程”上一定會成為下一個百年后中華文化歷史上一大奇葩的現(xiàn)象!
人類社會是發(fā)展的,歷史是前進的,中華優(yōu)秀的文化是需要在勇氣十足的自信心中傳承的,否則就會遭遇后人象今人說古人是蠻荒的、原始的那樣來評議今人一樣的愚蠢與可笑!貶低自己先祖的文化與文明,這等于是自掘墳墓給自己!一一2019年2月8日晨楊牧青記于京華,2022年2月3日夜修改稿。
以下圖文剪自國學大師網供參閱:
注意:該字書中將“黽”字理解為像蛤蟆形象是欠妥的。天蟾即天黽/黽,黽池/天池/澠池/今河南三門峽區(qū)域,這里是揭開中國現(xiàn)代考古學史上著名的“仰韶文化遺址”所在處(1921年10月第一次發(fā)掘),也是距今8千年至5千年期間北斗七星下照地中之形勝處。華夏先人以此“黽”物表意吉祥,祈有所安,故至今還有蟾蜍代表金錢的傳統(tǒng)風俗,如劉海戲金蟾等。
大年初四,迎來灶神,恭祝海內外對楊牧青藝術文化事業(yè)長期傾情支持的友人們福報大增,德慧共在,普愿世界和諧美好!
追藝探古@藝術+文化+講座+傳承=活著就要動彈的使命一一華夏龍脈正興,<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和<甲骨文非卜辭說>都是觸動中華文化心房的命題,當以盡命是也!記于水墨京津冀、水墨巴蜀、水墨華山、水墨三晉·楊牧青書畫文化行暨晉隴文旅科創(chuàng)123+5實施計劃″推進途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