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牧青日記 對話
無題·聽東征分享即興五言六句
楊牧青客于龍城
2022年1月4日戌時
斜陽是何物?
何物知斜陽!
一聲念何物,
兩句吟斜陽。
先生若無影,
斜陽照先生!
后記:是夜有東征在<字字乾坤>里分享清代大才子、大詩人袁枚先生兩首《苔》詩,久聽有感,旋即臨屏《無題》一首如是。
詩以詠志,歌以抒懷。中國的文化從某個角度來講,就是一個詩的民族,一個詩的國度。從有文獻(xiàn)可尋的最早的堯、舜歌謠到夏、商韶舞,再到周、秦、漢、魏晉、南北朝時代的詩經(jīng)、楚辭、樂府,及至唐詩宋詞,還有那輕松詼諧的元曲小調(diào)及咬文嚼字至極的明、清對聯(lián),歷經(jīng)四千五百多年,在華夏文化的歷史長河,無一不彰顯著中國的文化的"詩”的精神和特質(zhì)。
然而,由于時代的革故鼎新,人們在文化的不自信和缺失了文化情懷中以瘋狂的物欲姿態(tài)和身段,逐漸淡漠了“中國詩”的那種含蓄之大美,那種優(yōu)雅之大氣!幸喜,今新時代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高度重視,是詩詞這樣一些中國人本有的瑰寶更多了無限生機!
中國漢字的會意、寓景、寄情、表義之特性,往往會出現(xiàn),詩不能講,一講就直白了;詞不能唱,一唱就失境了。
危樓高百尺,只能想著能不能再高一點,我們就會一拳把老天爺打個窟窿,為什么您老人家那么的不公平呵?
驚起一灘鷗鷺,只能想著別再出聲了,多讓那些鳥兒也能夠從安靜的生活中找回它們失去的那一片天地。
斷腸人在天涯,只能想著請把大人您的腸子去高級特護(hù)病房接好,大人接腸是會報銷許多費用的,別斷了啊,少些愁悵,人若斷了腸那還是人嗎?
其實對于詩、詞、歌、賦這些娛興之事之伎,一位真正的文化人必須要上手走心的,必須要多諳其道的!回想起來,十四、五年前,我提出并倡揚“中國新詩詞”理論觀點以來,稍有閑隙,就多留意詩的美意。至今以來,雜七雜八的也寫過名之為詩的東西百余首,也因在<中華詩詞論壇>上辨論期間,寫了《中國新詩詞思想要義》等多篇文論。偶有回看時,心里也是算楚楚的,當(dāng)然腸子不會斷,也不敢斷,若斷了高級特護(hù)病房里是沒有我的報銷號位的呵!
這不,無病不呻吟,對景始生情,故才有了《無題》五言六句是為記呵。附,袁枚《苔》詩如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