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牧青日記 對話
楊牧青:甲骨文非卜辭說之論議
我力倡的“甲骨文非卜辭說”是可還原殷商及以前的文化文明史,亦即我力倡并主導的“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之其一?!?甲骨文非卜辭說”已經(jīng)出現(xiàn)十余年之久了,但我預測還需三十來年才能流通呵……
按我力倡的“甲骨文非卜辭說”之思想,現(xiàn)已整理出的6千多個甲骨文字都可以解讀的……關(guān)鍵是,一個字獎勵5萬、10萬的,這一下子我就無法解讀了。換算下,也就是說剩下的5千來個字就有兩億多到四、五十億的大蛋糕,如果加上出版發(fā)行,那就上百億……這么大經(jīng)濟利益蛋糕怎么切分呢?這是一個大問題,或許先要進行立一個怎么花用經(jīng)費的課題研究或項目。
能解讀、符合中國殷商時期那段歷史,甲骨文非卜辭說就可以站住腳了。至于多少萬、多少億的獎勵金那是后話了。但是若 不涉及經(jīng)濟利益解讀出來的也估計沒有人認可的,首先擁有學術(shù)話語權(quán)者會打死你的……說你是個離經(jīng)叛道、草根民科之類,不尊導師之教誨,不見學術(shù)印刷物的國家類或院科類的出版物……人微言卑與人微言輕到底是卑的原因還是輕的原因哈?!
按我說,譬如:
甲骨文中常見的“卜”字,是表義不同的記事記錄的“記”的狀態(tài)。這個狀態(tài)是不同的,所以甲骨文字中“卜”形體構(gòu)造就很不統(tǒng)一的,一會兒短撇在左,一會兒短撇在右,一會兒短撇靠上,一會兒短撇靠下,或長或短。 “貞”字, 是“鼎”字的特殊表義形體 。 “鼎”上加一個“卜”字 的指事義符表 崇敬先祖的意思。
就這兩個字不要堆寫論文已經(jīng)就可以說明問題的,需要問題是不需要用論文式的去堆寫的。關(guān)鍵問題是,如果“卜”不是“占卜”的話,那一百二十余年來以研究、釋讀甲骨文文的甲骨學大廈似乎就得要拆了重建……問題是大廈內(nèi)的那些牌位又怎么去安放禮敬呢?
通過大量資料了知,殷商人腦子沒進水,他們不會用、也不敢用“鼎”這種器物當煮食等日常生活用物使用,也并非是單純的祭器、禮器,而是代表著一種天、帝、神、巫、王權(quán)的象征,所以所有的比較完整的甲骨刻字中都有卜什么緊接著貞什么的出現(xiàn)。至于“鐘鳴鼎食”那也能出現(xiàn)在喪盡天良以剝削蠶食黎民百姓的貴族精英群體層了,其它群體不會出現(xiàn)這種奢華的事情。
誠然,自1899年甲骨文問世以來,幾代前輩學者對甲骨文研究巨功甚偉,不可磨滅的,但內(nèi)有許多文字、文義解讀和對甲骨文的認識還欠妥,欠準確,欠科學。這是由于晚清民國之季,當時在孫詒讓、羅振玉、王國維、郭沫若等前輩以“經(jīng)學訓詁、金石考據(jù)”等先入為主的“甲骨文是卜辭說”的認知和主導思想,以及盲從所謂的國際學術(shù)界對“文明標準界定”的“西化思想”胡鬧下,使中華民族本有的甲骨文首當其要的釋讀問題就陷入了“甲骨文是龜甲占卜寫辭”的研究困惑與死胡同了,也導致120年來至今將整理出來的6200多個字無法準確的解讀和釋義,還至文字的本義本源。而擁有、掌握學術(shù)研究話語權(quán)的階層,往往在學術(shù)象牙塔的圈、層和人文社科項目課題研究的堡壘中一框蘿卜蘿卜一框的打轉(zhuǎn)轉(zhuǎn)。
其實,甲骨文字不是龜甲占卜之辭,是我力倡的“甲骨文非卜辭說”之觀。三千多年前的殷商甲骨文字,在訴說、記錄、承載著上古中華文明的一段殷商文化文明史,每一個字都是一個鮮活的面孔,字字含情,字字有義。
對“甲骨文”學習時日久了,就會感受到每一字都會說話,每當靜夜入寐,似夢間就能聽見這些古文字向先生我說話,訴說它們的苦衷……它們,有血有淚,有喜有悲,有歡有愁,有的手舞,有的足蹈,有的金戈鐵馬,有的河水濤聲,有的仰天長笑,有的竊竊私語,有的媚顯世態(tài),有的爭斗不息!
雖然“甲骨文非卜辭說”已經(jīng)出現(xiàn)十余年之久了,但我預測即是在當今網(wǎng)絡傳播極快、極其透明公開化和相對的來說重視民間學者研究和言論的“新時代大發(fā)展”期中,估計還需三十來年“甲骨文非卜辭說”才能流通呵,因為待“離九運”這一元二十年結(jié)束了才能再開新局!一一2020.5.11楊牧青記于京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