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認證2017-12-05 11:55:03 11 3 2353
-
林靈志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春節(jié)快樂,給所有朋友拜年啦!祝好運滾滾向你行,爆竹聲聲響翻天,快樂歡慶喜連綿,喜笑又開顏!
2018-02-16 09:59:48 2 2 2353 -
已認證
劉勝利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應安徽省合肥市瑤海區(qū)葛先生之邀而創(chuàng)作四尺整張橫幅作品,唐李白詩《清平調三首其一》:“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若非群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br>這首詩出自《全唐詩》,是李白在長安供奉翰林時所 時所作。唐玄宗天寶二年(743年)春天的一日,唐玄宗和楊貴妃在宮中沉香亭觀賞牡丹花,命李白作新樂章,李白奉旨作了三章,此詩是第一章。詩人以云開頭,把衣裳想象為云,把容貌想象為花,以牡丹花比楊貴妃的美艷。第二句美麗的牡丹花在晶瑩的露水中顯得更加艷麗,暗喻受到君王的恩澤寵幸。后兩句詩人的想象忽又升騰到天堂西王母所居的群玉山的瑤臺,寓意這樣超絕人寰的花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才能見到。短短四句詩,李白不露痕跡地把楊貴妃比作天女下凡,深得唐玄宗的贊賞。
劉勝利 查看更多2018-04-12 17:29:25 6 1 2353 -
鄭誠生活日記 對話
陜北采風寫生《榆林子洲青龍寺寫生》。不通時,選擇拐彎,心不快時,選擇看淡;人生如行路,一路艱辛一路風景。
2018-08-17 09:29:01 16 0 2353 -
2019-11-11 11:42:51 23 0 2353
-
劉曉寧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萌萌噠漫畫版肖像小粽子,可愛的小粽子,想被“包”嗎?50元一位,我來包你,只有電子版的,不修改哦。美女畫了兩張。
2020-06-22 16:07:08 29 0 2353 -
已認證
柏波視頻分享 對話
2017-07-19 17:58:18 5 0 2352 -
李偉強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散文《味覺記憶》記國畫作品《嶺南佳果》~荔枝創(chuàng)作感悟:
又逢一友赴大洋彼岸定居,行前囑畫為存念?;浀赜蛉氘嬵}材,俯拾皆是,不勝枚舉。而嶺南佳果之首的荔枝,算是最能叫人記住鄉(xiāng)愁的風物之一了。她不 最能叫人記住鄉(xiāng)愁的風物之一了。她不僅有掛枝盈盈的笑靨,更有過齒留香的天賜甘霖。
于是,我就畫她了。
孩提之年,米飯撲鼻的香,齠華之年,解放鞋橡膠的刺激味,志學之年,書籍報刊油墨的濃熏,舞象之年,焦煤嗆喉的硝煙,都成了歲月清晰的記憶。
畫畢,我腦海便浮現(xiàn)出一片蟬鳴荔熟,枝林飄香的豐收景象。也仿佛聽到唐皇御騎,滿伏佳果北上遠去的馬蹄聲……
2019.4.4李偉強記于詠竹軒燈下。 查看更多2019-04-05 23:14:22 15 0 2352 -
胡記領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淡彩工筆花鳥畫《花好月圓》,作品尺寸六尺180X98CM;歡迎訂制
2019-09-22 10:20:35 6 1 2352 -
張清永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人物畫《仕女圖》,辛丑年女神節(jié),祝女神們節(jié)日快樂!??!
2021-03-08 14:47:18 15 0 2352 -
已認證
石廣生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木棉花》
木棉花又稱攀枝花,英雄花。早習練于公園,見木棉花墜落滿地,有所感慨,遂作此詠之:
姹紫嫣紅花滿園,
敢稱英雄傲大千。
但得春風莫得意,
一朝落紅有誰憐?
石廣生 >石廣生2018-03-20 20:10:59 7 2 2351 -
袁春寶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動物畫《馬》,分享三幅
人生可以不卓越,但是不可以沒有勇氣拒絕平庸!2018-05-21 07:29:14 5 1 2351 -
明清古藝收藏日記 對話
石雕:瑞獸
瑞獸又稱為祥瑞,神態(tài)威猛,蹲坐在蓮花座上,威武有力 ,表情兇悍,青石,尺寸高65cm,欲結緣請戳頭像對話聯(lián)系2018-06-08 11:51:04 5 0 2351 -
李奎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近作,請指正
2017-08-28 17:05:58 25 2 2350 -
韓宗華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新鮮葡萄,豐收滿滿,和諧幸福,情意綿長,順心如意。
韓宗華2018-04-06 15:11:46 5 1 2350 -
王征明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有關形式和內涵:中國畫是講內涵的。不同形式的國畫其形式核心各不相同,比如山水畫講意境,花鳥講情趣,人物畫講傳神。繪畫屬于美術,是視覺的藝術。視覺藝術的核心是具有內涵,包涵了畫者美好的思想——優(yōu)美、壯美 ,當然也可以包涵消極的思想,比如落寞,暗傷……,我們提倡美好,美好的思想在春秋戰(zhàn)國后的墓葬壁畫和廟宇壁畫中普遍出現(xiàn),那是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因此,中國畫美好的內涵是從春秋戰(zhàn)國形成的,這也是中國畫優(yōu)秀的一面,我們理應繼承并發(fā)揚。形式與內涵不會并存,這就考驗畫者的意識水平,有形式無內涵普遍存在,有形式有內涵少之又少。
王征明記 查看更多2018-05-13 17:27:49 13 2 2350 -
陳剛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國畫山水畫近作
“五岳尋仙不辭遠,一生好入名山游。
廬山秀出南斗傍,屏風九疊云錦張。
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闕前開二峰長,銀河倒掛三石梁。
香爐瀑布遙相望,回崖沓嶂凌蒼蒼?!?2018-06-17 22:29:03 9 0 2350 -
王征明生活日記 對話
于廣州《茅廬》筆會,品茶分享水意畫繪畫心得
2018-10-29 18:01:02 12 0 2350 -
2019-10-10 08:54:50 15 0 2350
-
朱德茂收藏日記 對話
在瓷都景德鎮(zhèn)瓷器瓷板上創(chuàng)作書畫作品,立體的物件更有視覺沖擊感
2018-11-10 12:06:46 6 0 2349 -
2018-06-01 22:23:10 26 2 2348
-
明清古藝收藏日記 對話
古建筑裝飾構件(童子獻福)。雕刻生動形象,線條流暢優(yōu)美。及具觀賞或收藏。材質:青磚。尺寸:42:24公分。
2018-07-10 15:21:04 6 0 2348 -
胡記領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工筆花鳥畫四條屏,《松鶴延年》,敬請欣賞,歡迎結緣
2018-06-06 17:28:57 9 0 2347 -
劉曉寧收藏日記 對話
拜訪漫畫家張曉冬,感謝冬哥的熱情款待,交談甚歡,有緣再聚
2018-07-28 13:25:49 6 0 2347 -
2019-02-26 20:51:02 25 0 2347
-
郭浩藝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郭浩藝水墨人物畫《毛澤東主席》作品兩幅,請大家欣賞。
2020-07-02 17:02:29 4 0 2347 -
周海波生活日記 對話
保護古建筑文,重修古典壁畫,專注墻上藝術!
2018-03-21 13:05:40 2 0 2346 -
徐如茂生活日記 對話
春風拂校園,閬中市書畫家參與閬中中學三月藝術節(jié)。
徐如茂2018-04-06 17:56:43 5 0 2346 -
郭大凱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大凱書法《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饭┚黄?
2018-04-25 14:28:53 9 2 2346 -
楊牧青創(chuàng)作日記 對話
楊牧青:打破固有壁壘 突破思想瓶頸 放開胸懷發(fā)現(xiàn)鼓勵新認識
近幾百年的國家政體和概念理論誕生,讓全世界發(fā)生了變化,工業(yè)、科技對人類的有益發(fā)展與進步這是不可否認的!今世人不能用現(xiàn)代人的城市、交通、語言 現(xiàn)代人的城市、交通、語言等概念去框定千年以前的古時候人,認為古時候的人必須要有國家政體、城邦構造……等那才能叫文明,否則就不是文明!
在全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化與文明的定義、定性、量化中卻出現(xiàn)了不同的狀態(tài)與結果。至少近百余年來以歐美文化思想意識和價值觀的取向,影響了全世界各國各民族對本有的文化與文明的認知,并且有的起了改觀改變性的作用,有的國家和民族就慢慢丟棄了和荒廢了本有的文化與文明,且美譽之謂"國際潮流″或"時代新聲″等以掩飾!
譬如,在以"考古科學″為主流的"中華文明探源″進程中,古老的東方中國,這近百年來中國的考古思想和認知的構架是以歐美文化思想認知與價值觀取向來定義、定性和量化的,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國家層面高瞻遠矚的及時發(fā)現(xiàn)了這一致命的要害問題,根據本有的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文明發(fā)展規(guī)律和狀態(tài),制定了"文化自信″的國策,這也是文化興國戰(zhàn)略的重要組成部分!
然而,今時我們中國的考古科學界乃至文化史學界還好像沒有徹底地的醒悟過來,還沒有清醒的認識到已往的偏錯一一出現(xiàn)一種畸形的狀態(tài)一一歐美形成的"歐洲文化中心論″影響"中國考古科學的文化與態(tài)勢,影響中國的史學文化趨向,而中國的考古文化與態(tài)勢、史學文化趨向則又以"中原文化中心說″影響并左右著整個中國的全面考古、史學構建的狀態(tài),所有的考古坐標好像均以"仰韶文化″為基點,以"中″分"四夷″來講,總認為中原文化文明優(yōu)于一切,把什么歷史傳說、史料記載、考古發(fā)現(xiàn)等都向"中原″這個籮筐內裝(如三星堆文化是中原商文化入蜀,齊家文化是中原仰韶文化晚期西進等)其實這是"狹隘的區(qū)域主義″在作祟。特別近年來的文旅產業(yè)鏈利益的鼓搗和推波助瀾,竟然能考證出玉皇大帝、太上老君、孫悟空……等"故里″在什么地方呵,奇哉,我們的專家學者真厲害!
鑒于此象此狀,筆者綜覽全局,在相應的學研理論基礎上,提出并力倡"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以為"中華文明探源″和華夏文化溯源追根盡些微言一一必須打破固有的學術研究壁壘和圈子層層的裙帶關系,突破思想認識的瓶頸,放開胸懷,發(fā)現(xiàn)、鼓勵新思想、新認識,不要搞一言堂式的權威論斷!一一庚子仲秋楊牧青閱微隨記
我一直講,研究世界古史要拋開西方文明中心論,研究中國古史要掙脫中原文化中心說的套路,格局要大,視野要廣,不要為了區(qū)域的文旅產業(yè)蠅頭小利去爭,創(chuàng)第一,樹標準,要用"楊牧青古中國大昆侖文化史學觀″看天下,文以化之,明之以人類,人類即就是人類也!一一楊牧青補記 查看更多2020-09-19 18:00:00 5 0 2346